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评价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及其中16例MRI资料,观察其CT及MRI表现征象。结果肾上腺腺瘤10例,其中Cushing腺瘤6例,Conn腺瘤4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密度/信号均匀的肿块,有轻度强化。结论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相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及其中16例MRI资料,观察其CT及MRI表现征象。结果  肾上腺腺瘤10例,其中Cushing腺瘤6例,Conn腺瘤4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密度/信号均匀的肿块,有轻度强化;嗜铬细胞瘤4例,呈较大的不均匀密度或信号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皮质癌2例,呈巨大不规则的不均匀密度或信号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为边界锐利的规则肿块,肿块内有脂肪组织密度或信号,强化不明显;囊肿2例,边界清晰,呈均一水样密度或信号,无强化;转移瘤3例,双侧或单侧肿块,T2WI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相似,后者有利于肿瘤的定位;部分肾上腺肿瘤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做出定性诊断。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CT;MRI; 诊断

       肾上腺部位深而隐蔽,肿瘤组织来源较复杂,给术前确诊增加了困难。随着生化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笔者收集了2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探讨CT、MRI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肾上腺肿瘤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5~70岁,平均45岁。18例患者有相应的内分泌紊乱征象或较明确的病史,6例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原发肿瘤中,8例患者由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或肿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而确诊,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转移瘤的原发肿瘤均有病理证实。

    1.2  方法  24例均做了CT扫描,采用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机,平扫加增强。扫描后进行矢状和冠状位的MPR重建。16例同时做了MRI扫描,使用Siemens 1.5T  Avanto磁共振扫描机,常规做轴位和冠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必要时做矢状位扫描,同时进行了Gd-DTPA增强扫描。

    2  结果

    肾上腺腺瘤10例,其中Cushing腺瘤6例,直径2.2~3.8cm;Coon腺瘤4例,直径0.5~2.6cm,均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无钙化,可有轻度强化,个别表现为边缘薄层环状强化。CT上腺瘤内有轻度负CT值区域,非腺瘤无此征象。MRI T1WI信号类似于肝脏,低于正常肾上腺,与周围脂肪组织信号对比鲜明,T2WI略高于肝脏,信号较均匀。肾上腺腺瘤在MRI 反相位(OP)图像上的信号强度都有明显下降,非腺瘤无明显下降。

    嗜铬细胞瘤4例(其中2例是恶性),肿块较大,直径平均为6.8cm,CT值呈软组织密度,MRI上T1WI信号类似于或稍低于肝脏的信号强度,T2W高于脂肪的信号强度。

    皮质癌2例,呈巨大不规则的不均匀密度或信号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其中1例可见围绕低密度肿块的边缘环状强化,CT上可见1例伴有钙化。

    髓质脂肪瘤3例,均累及单侧肾上腺,病灶呈椭圆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大小3.0~6.5cm。1例病灶以软组织成分为主,其内见小片状脂肪组织,另外2例病灶均表现为大部为脂肪成分,CT值在一60Hu左右,间杂有条状、斑片状、点状软组织影。MRI显示软组织成分与肝脏的信号强度相似,脂肪成分在T1WI和T2WI都呈高信号,增强后脂肪组织无强化,软组织成分有轻、中度强化。

    肾上腺囊肿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清晰,平均直径为2.5cm,CT扫描密度均匀,CT值8~14Hu,无强化;MRI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无强化。

    转移瘤3例,2例源于肺癌(其中1例为双侧转移),1例源于乳腺癌,均经病史及手术证实。大小约为2.0~3.0cm,CT呈较均匀的稍低密度,有轻中度强化。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

    3  讨论

    肾上腺原发肿瘤中,以肾上腺腺瘤最为多见,包括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腺瘤,其次是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转移瘤,肾上腺囊肿、髓质脂肪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属少见肿瘤,其他如肾上腺神经纤维瘤、淋巴瘤等均属罕见。

    肾上腺囊肿和髓质脂肪瘤的CT、MRI表现有特异性,依据CT、MRI的影像学特征可确诊。髓质脂肪瘤常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亦可发生于皮质,多为单侧孤立,双侧发病极罕见[1],其CT、MRI表现与瘤内脂肪和骨髓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脂肪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MRI显示为短T1长T2的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下降,对少量脂肪的检出CT优于MRI,增强扫描,肿瘤内部脂肪成分不强化,软组织部分可呈轻、中度强化。由于较特异的影像表现,本组3例术前都得到明确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鉴别诊断包括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原发腹膜后含脂肪类肿瘤,关键在于定位诊断,MRI帮助较大[2]。肾上腺囊肿由薄或厚的囊壁加囊液组成,病理上可分为四型,即内皮性囊肿,均占45%;假性囊肿,约占39%,是临床手术中最多见的,多为外伤、出血及严重感染后所致,体积常较大;上皮性囊肿(9%)和寄生虫性囊肿(7%)[2]。肾上腺囊肿在CT、MRI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后无强化,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对于较小的囊肿,影像学特点不明显,需与腺瘤、嗜铬细胞瘤鉴别。囊肿较大时应与肾上极囊肿鉴别,增强后观察到完整强化的肾上极皮质为鉴别点[3],MRI及CT、MPR对囊肿的定位有帮助。

    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癌及转移瘤等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腺瘤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无钙化,直径多<5.0cm,与相对正常的肾上腺相连;CT上腺瘤内有轻度负CT值区域,CT值多小于20Hu,MRI信号特征是在T1WI和T2WI上都类似于同期肝脏的信号强度,部分肿瘤在T2WI上的信号可较高;肾上腺腺瘤在MRI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都有明显下降;腺瘤多呈轻、中度强化,部分可明显强化,较大肿瘤内可有出血、坏死。结合临床病史及生化检查多可对腺瘤做出定性诊断。嗜铬细胞瘤常较大,呈圆或椭圆形,多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CT表现无特性,MRI的信号强度较有特征性,对临床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可提供有力的证据,T2WI上肿瘤呈明显高信号,高于脂肪的信号强度,信号多不均匀,部分肿瘤内见散在的点状短T2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有明显强化。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无差异,鉴别要点在于后者侵犯周围结构和(或)有远处转移。皮质癌常呈巨大不规则的不均匀密度或信号肿块,边缘模糊,常大于5.0cm,边界不清,多有出血、坏死,部分肿瘤内可见钙化,本组2例中有1例在CT上见到点、条状的钙化。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的明显强化,有1例表现为围绕低密度肿块的边缘环状强化。皮质癌可直接侵犯周围结构、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至肝、肺等脏器,还可侵入其引流静脉,并延伸入下腔静脉产生瘤栓。肾上腺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常见,本组3例中就有2例源于肺癌的转移。转移瘤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累及单侧或双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大多清楚,可直接侵犯周围结构,CT呈较均匀的稍低密度,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有轻、中度强化。

    综上所述,肾上腺肿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而且螺旋CT可快速进行容积扫描,重建速度快,图像质量高,通过回顾性二维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与邻近结构的主体空间关系比较直观,和MRI一样,有利于对病灶从矢状、冠状面多方向观察,并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CT征象。MRI对钙化显示不良,但显示病灶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优于CT。可见,CT与MRI在诊断上可以优势互补,两者结合起来,有助于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Dunnick NR. Adrenal imaging: current status. AJR, 1990, 154:927-937.

2  杨磊,王东,陈军等.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MRI评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8):682-684.

3  郑敏文,宦怡,葛雅丽.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诊断.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81-782.


作者单位:021400 内蒙古满洲里,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作者: 姜美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