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10期

青蒿琥酯改良法治疗疟疾40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治疗各型疟疾,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再燃及死亡率。方法使用青蒿琥酯改良法对400例各型疟疾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青蒿琥酯改良法治疗各型疟疾疗效显著。结论使用青蒿琥酯常规方法治疗轻、中型疟疾有效,而使用改良法治疗各型疟疾,尤其是重型疟疾及脑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治疗各型疟疾,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再燃及死亡率。方法 使用青蒿琥酯改良法对400例各型疟疾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青蒿琥酯改良法治疗各型疟疾疗效显著。结论 使用青蒿琥酯常规方法治疗轻、中型疟疾有效,而使用改良法治疗各型疟疾,尤其是重型疟疾及脑疟显效迅速,疗效确切,能满足临床需要。

【关键词】  青蒿琥酯;改良法;疟疾;疗效分析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它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根据疟原虫种类不同临床分为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四种。笔者自1998年10月—2008年6月曾先后3次在“萍矿喀麦隆合营医院”进行援外医疗工作共计6年,以往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各型疟疾与奎宁类药物比较疗效不甚确切,复燃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通过临床摸索分析总结出青蒿琥酯改良法,近2年用于治疗各型疟疾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0例病例,均为2007年5月—2008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均来自或到过疟区,有疟疾发作症状,且通过血厚薄涂片和(或)快速酶学诊断试剂盒检查确诊为疟疾患者,占同期疟疾病人住院总数42%。其中男226例,女174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4岁,平均28.5岁。按疟疾种类分为恶性疟疾196例,间日疟157例,三日疟47例。入院时间为2h~7天,平均2.4天。入院均做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合并贫血112例占28%,黄疸38例占9.5%,转氨酶升高46例占11.5%。住院时间为2.5~10天,平均4.2天。

    1.2  分组  根据疟疾轻重程度分为以下4组。

    1.2.1  轻型疟疾组(n=100)  既患者有疟疾前趋症状,如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但无发热。化验:血厚薄涂片每个高倍镜下可见疟原虫0~1个,或快速酶检测法呈弱阳性(+)。

    1.2.2  中型疟疾组(n=100)  既患者有典型疟疾发作症状,如畏寒、中度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恶心、纳差,部分有咽痛、咳嗽或腹痛、腹泻等。化验血厚薄涂片每个高倍镜下可见疟原虫0~2个,或快速酶检测法呈阳性(++)。

    1.2.3  重型疟疾组(n=100)  既患者有畏寒、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纳差、全身酸痛、疲乏明显,部分有严重贫血、黄疸、血尿等。化验血厚薄涂片每个高倍镜下可见疟原虫0~3个,快速酶检测法呈强阳性(+++)。

    1.2.4  脑型疟疾组(n=100)  既患者有超高热,体温达40℃以上,小部分表现为体温不升,神志恍惚不清、流涎,部分躁动、昏迷或合并有呼吸衰竭、肾衰、循环功能障碍等。血厚薄涂片每个高倍镜下可见疟原虫0~4个,快速酶检测法呈强阳性(++++)[1]。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片剂和注射液治疗(药品规格:片剂50mg×12片/小盒或注射剂60mg×8支/盒)。

    1.3.1  药物配制使用  临用前,吸取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注射用青蒿琥酯瓶中,振摇2~3min,直到完全溶解澄清后,用注射器抽出空气,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生理盐水5ml,使每毫升溶液含青蒿琥酯10mg,吸取所需用量,缓慢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4ml/min。

    1.3.2  轻型、中型疟疾治疗方法  使用青蒿琥酯注射液120mg每天1次静推,连用3天,3天后改用青蒿琥酯片1盒口服(5天量)既50mg口服每天2次,首日加倍,以巩固疗效。

    1.3.3  重型疟疾或三日疟治疗方法  宜使用青蒿琥酯注射液120mg每天1次静推,连用3~5天,直至体温正常,血涂片疟原虫转阴,改用青蒿琥酯片1盒口服5天。

    1.3.4  脑型疟疾治疗方法  宜使用青蒿琥酯注射液120mg每天1次静推,连用5~7天,如为高原虫密度(红细胞感染率≥10%),在第1天注射青蒿琥酯注射液120mg 4~6h后可加静推1次60mg,直至患者清醒,体温正常,血涂片疟原虫转阴,改用青蒿琥酯片口服1个疗程5 天。

    1.3.5  儿童疟疾用药  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mg计算药量,或根据患儿大小,病情程度按成人用量1/4~1/2给药,用药方法同上[2]。

    1.3.6  综合治疗  所有病人在使用青蒿琥琥酯改良法治疗的同时,均根据患者病情辅以相应综合治疗。(1)发作期及退热后24h应卧床休息。(2)因患者高热或热退后大出汗量、呕吐腹泻等,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到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护胃、止呕,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严重贫血者输全血治疗。(3)寒颤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如复方氨基比林肌注或地塞米松静滴等),如伴有抽搐、惊厥、烦躁者可给予镇静治疗,凶险发作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4)昏迷患者可使用甘露醇脱水以减轻脑水肿,使用醒脑静、纳洛酮,促进患者清醒,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剂,黑尿热应给予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肾衰严重者可做血液透析,循环功能障碍者,可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多巴胺、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观察指标  体温是否控制,临床症状消失,化验血涂片或快速检测疟原虫转阴,昏迷患者何时清醒,有无不良反应,以及1个月内随访是否有复燃现象等均为临床疗效观察指标。故每个住院病人均做好体温记录,重病人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涂片检查等,并做好1个月随访记录[3]。

    1.4.2  疗效分析

    1.4.2.1  轻型疟疾组(n=100)  用药后第1天97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病人当天晚上出现发热,体温37.8℃~38.2℃,第2天用药后恢复正常,第3天用药后血涂片查疟原虫均阴性,无不良反应,1个月内随访无1例复燃。总有效率为100%。

    1.4.2.2   中型疟疾组(n=100)  治疗情况见表1。

    1.4.2.3  重型疟疾组(n=100)  治疗情况,见表2。

    1.4.2.3  脑型疟疾组(n=100)  治疗情况,见表3[4]。表1  中型疟疾组治疗情况表2  重型疟疾组治疗情况 表3  脑型疟疾组治疗情况

    2  结果

    采用青蒿琥酯改良法治疗各型疟疾治愈率达93.25%,1个月内复燃率仅为3%,脑型疟疾患者死亡15例,占脑疟死亡率15%,占总死亡率的3.75%。主要死亡原因是就医不及时,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死于呼吸衰竭。不良反应少,只有3例病人出现一过性网织红细胞降低,有5例病人出现恶心,腹部不适,大便里急后重感约持续5~15min缓解,另有2例入院时化验转氨酶升高,治疗途中化验继续升高可能是疾病本身引起,与用药无关。

    3  讨论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它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尤以撒哈拉沙漠南部非洲国家为全年高发区。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5亿人次,死于疟疾者约200万左右,在我国的云贵、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发病较高,以往临床采用青蒿琥酯常规疗法(即按药物使用说明)治疗各型疟疾,由于其起效快,副作用少,而被作为新世纪药物伟大发明之一,得到全世界广泛推广使用。因为青蒿琥酯仅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快速杀灭作用,以及半衰期短,T1/2为30min,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很快下降等特点,故在一些高疟区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各型疟疾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口服药吸收利用问题,单次注射药物剂量偏小等,往往得不到满意的疗效,甚至有病人自行口服青蒿琥酯片2~3倍常规用量,亦不能控制临床症状。本改良法采用青蒿琥酯注射液足量,短程冲击,辅以口服青蒿琥酯片加以维持,使青蒿琥酯的疗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复燃率的发生。本法尤其适用于高疟区,而药物的不良反应少,与常规疗法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李雍龙,管晓虹.人体寄生虫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

2 陈扬,朱世民,陈洪渊.青蒿素类抗疟研究进展.药学学报,1998,33(3):234.

3 杨恒林.东南亚某些地区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监测与临床研究.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1):55-57.

4 宋建平,符林春,谈搏,等.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83(12):1099-1100.


作者单位:江西萍乡,湘雅萍矿合作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