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1期

“一对一”全程陪产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一对一”全程陪产的优势。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06年5月40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全程陪产的分娩服务模式。结果两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产确为一种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一对一”全程陪产的优势。方法 收集2004年6月—2006年5月40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全程陪产的分娩服务模式。结果 两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产确为一种优质的服务模式,值得临床继续拓展应用。

【关键词】  全程陪产;观察;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医院都开展了“一对一”全程陪产的服务模式。全程陪产是指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cm开始,由一位有专业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的助产士陪护产妇分娩直到产后2h。陪产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环境介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非药物性无痛分娩、产时健康知识教育、产程的观察处理及接生、早接触、早吸吮、产后2h观察、病历书写及填写各类表格等。我科自2004年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产以来使我院产科质量和产妇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2004年6月—2006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年龄22~33岁,平均26.8±3.1岁,体重64.2±9.6kg,身高156.2±0.91cm,孕周38.5±0.9。两组均系单胎、头位,经骨盆测量和胎儿B超检查,无头盆      不称和妊娠合并症,可拟诊经阴道分娩,两组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胎儿大小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2  护理实施方法

    2.1  观察组  由一名助产士从产妇有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cm开始直至分娩后2h提供“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并实施下列护理:(1)予以自我介绍及环境介绍。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产妇介绍自己和陪产制度及待产室、产房的环境和设备仪器;详细了解病史、做好评估。使她们在对医务人员放心和信任的情况下做好思想准备,以愉快自信的心态迎接分娩的到来。(2)心理护理。讲解分娩知识,让产妇及家属理解和掌握分娩经过,可能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良好应对措施;创造安静、舒适、轻松的      待产环境,尊重产妇,允许家人在旁陪伴以帮助安抚和支持;多与产妇交流沟通,及时告知产程进展并给予支持,语言亲切、真诚、解答耐心,对其不良行为表现和情绪及时进行安抚和疏导。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其自信心。(3)生活护理。分娩是一个较漫长的生理心理过程,产妇的体力消耗较大。陪产人员用轻柔、亲切的语言鼓励并协助产妇在宫缩间隙进食和休息,以及时补充能量、恢复体力;督促其2~3h排尿1次;同时协助产妇做好清洁卫生,出汗多时帮助擦汗、洗脸、洗手,及时更换会阴垫及床单等,保持清洁和舒适,满足其生理需要。(4)行为指导:包括放松、呼吸控制、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和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技巧指导等。指导产妇在宫缩痛时看感兴趣的书籍、想一些美好快乐的事,或者播放产妇喜欢的音乐;在产妇疼痛时给予治疗性的触摸,指导并协助产妇在宫口开大<6cm前,采取走、蹲、坐、立、卧等自由体位;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做“慢-胸式呼吸”或“喘-吹式呼吸”, 使其身心放松,提高痛阈;在第二产程指导正确使用腹压。产后给予母乳喂养的姿势、技巧指导及产褥期健康教育。(5)产程护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正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按要求正确予以各项检查和操作。如:血压、胎心音、阴道检查、接生、新生儿急救、会阴缝合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给予处理。产后予以早吸吮、早接触;密切观察宫缩、阴道流血、伤口及新生儿情况;督促产妇尽早自解小便,留置尿管者做好护理及宣教;做好交接班,有异常者重点交班。

    2.2  对照组  按照传统的助产服务模式,产妇的观察护理分班次,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完成,有的产妇有可能接触的是多个助产士。陪产人员多次的介绍及不同的性格、工作方法、方式,常使产妇感到疲惫、陌生及紧张,缺少信任和安全感。

    3  优质接生率标准
  
    以接生时是否出现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会阴伤口是否甲级愈合为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本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5  结果

      观察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满意度等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6  体会[1~3]

    6.1  全程陪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一对一”全程陪产顺应了医学转变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一种“绿色分娩”方法;产时服务由多人分阶段改为个人全程负责;专责助产士对产妇从精神上安抚、心理上支持和行为上指导,让产妇感到了护理服务中人性的温暖;使医患关系由“主动—被动”型转变为“指导—配合”型。充分调动了产妇的主观能动性。              

    6.2  全程陪产提高了产科质量,保障了母婴安全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产妇不仅要忍受从未经历的宫缩疼痛、担心自己是否能顺利分娩及胎儿的安全,部分产妇还要担心婴儿性别是否如愿等。因而对分娩充满了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这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可导致宫缩乏力、胎头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增加了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一对一”全程陪产为产妇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使产妇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了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缩短了产程,降低了手术产率和出血量。同时,“一对一”全程陪产保证了产程观察和分娩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有利于早期发现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从而有效地缩短了产程和减低了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保障了母婴安全。本文结果显示,“一对一”全程陪产使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出血量均明显降低。

    6.3  全程陪产提高了助产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一对一”全程陪产要求陪产人员不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及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有良好的仪表举止和较高的慎独修养及道德情操。这就要求陪产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一对一”全程陪产增加了陪产人员和产妇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助产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6.4  全程陪产改善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纠纷  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有目共睹,产科领域中的纠纷更是首当其冲。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缺乏理解是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的起源和关键。“一对一”全程陪产要求陪产人员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以平等、真诚、温和的语言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他们亲眼目睹了陪产人员的真诚和辛劳。增强了对陪产人员的理解和信任。为医患双方建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这对密切医患关系、防范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临床资料证明,“一对一”全程陪产提高了产科质量和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又显示了助产士的工作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纠纷,深受广大孕产妇及家属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费秀珍.导乐式分娩临床应用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9):409.

2 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和健康新观念.护理研究,2003,17(1):2.

3 王爱兰,于燕,赵静,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临床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02-603.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新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