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2期

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特征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2005年吸毒人群国家级综合监测点监测系统收集的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特征,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有用信息。方法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特征,获得行为以及人口学信息。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与危险因素的独立相关性。结果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2005年吸毒人群国家级综合监测点监测系统收集的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特征,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有用信息。方法 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特征,获得行为以及人口学信息。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与危险因素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共36人, 绝大多数样本来源于戒毒所,多为≤30岁当地男性注射吸毒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HI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共用针具注射吸毒vs.口吸(OR 4.44; 95% CI 3.19-6.19;P<0.001) ,小于9年的教育背景vs大于9年(OR 1.61; 95% CI 1.20-2.15;P=0.001)。结论 中国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地区差异大,危险因素主要为注射方式吸毒以及低教育程度。

【关键词】  艾滋病;吸毒者;危险因素;中国;综合监测

注射毒品是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1]。我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由病例报告和哨点监测以及综合监测点监测组成,专项调查作为补充[2,3]。综合监测点监测始于1999年,结合血清学监测,危险行为信息同时被收集[3]。监测点的设立根据各地HIV及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及资源等。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2005年吸毒人群国家级综合监测点监测系统收集的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特征,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有用信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6份2005年吸毒人群国家级综合监测点监测系统收集的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使用国家级综合监测标准      问卷,由具有访谈经验并经过培训的访谈人员进行书面知情同意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指标、吸毒行为、性行为以及预防干预措施。

      1.3  实验室检测  36份HIV抗体检测采用两次ELISA的方法,以不同ELISA试剂进行检测,第一次ELISA试验阳性则进行第二次ELISA检测,两次均阳性判定为HIV抗体阳性。第一次ELISA试剂选用北京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第二次ELISA试剂选用荷兰阿克苏公司的HIV抗体诊断试剂盒 (Vironostika HIV Uniform II Ag/Ab. Akzo Organon Teknika, Netherlands)。采用      RPR(rapid plasma reagin)法检测梅毒抗体。试剂选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Info (TM)3.4.1软件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双录入,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人口学及行为学指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合并梅毒感染与人口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共36人,77.8%(28)样本来源于戒毒所,男女性别比为1.6:1,77.8%(28)样本不超过30岁。69.4%的样本已婚或者与固定的伴侣居住。除一人外,其余吸毒者均为本地人,69.4%(25)为少数民族,55.9%的样本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表1)

      2.2  吸毒行为  94.4%(34)的样本30岁之前开始吸毒,77.8%(28)的受访者注射过毒品,在注射吸毒者中60.7%曾共用针具。(表1)

      2.3  性行为  86.1%(31)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里没有过商业性行为,有关性行为的信息缺失率较大,75%的在过去12个月里没有性病的症状。(表1)

      2.4  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人口学特征与注射吸毒行为相关的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人口学特征与注射吸毒行为相关的关系,无统计学显著性发现。(表2)表1  样本的人口学及行为学特征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人口学特征与注射吸毒行为相关的关系

      3  讨论

    本次研究着重于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共36人, 绝大多数样本来源于戒毒所,多为≤30岁当地男性注射吸毒者,少数民族占大多数,但样本量以及缺失信息明显不足影响了统计结果,如果能较好地将各种来源的数据结合起来,可以为HIV疫情分析及发展趋向预测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4]。但资料合并分析应有一定的条件。  我国注射吸毒者的危险行为主要是共用针具和无保护性行为[5]。许多研究发现吸毒人群较易发生危险性行为,而且多数女性吸毒者从事商业性活动[6],其他研究显示HIV感染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7]。本次研究提供了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吸毒者危险行为以及人口学特征的有用信息。然而与性行为有关的信息缺失率较高,可能对相关结论有一定影响。  我国充分重视艾滋病疫情,自疫情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中国政府针对艾滋病于2003年颁布了“四免一关怀”政策[8]。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北京,2007.

2 China, CDC/CDC. Joint HIV Surveillance and Laboratory Assessment. Beijing, 2002.

3 Sun X, Wang N, Li D,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HIV/AIDS surveillance in China. AIDS,2007, 21 Suppl 8:33-38.

4 Jia Y, Lu F, Sun X et al. Sources of data for improved surveillance of HIV/AIDS in China. 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07,38(6):1041-1152.

5 Zheng X, Tian C, Choi KH,et al. Injecting drug use and HIV infection in southwest China. AIDS,1994,8(8):1141-1147.

6 Qian ZH, Vermund SH, Wang N. Risk of HIV/AIDS in China: subpopulations of special importance. Sex Transm Inf,2005,81; 442-447.

7 Hesketh T, Zhang J, Qiang DJ. HIV knowledge and risk behaviour of female sex worker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Potential as bridging groups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IDS Care, 2005,17(8): 958-966.

8 MOH, China/WHO. A joint assessment of HIV/AID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are in China. December 1, 2004.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1 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通讯作者) 2 33625 德国,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