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2期

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其中16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电脑中频电刺激配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次后,康复治疗组缓解上肢屈肌痉挛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有较明显的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其中16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电脑中频电刺激配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治疗。 结果 治疗10次后,康复治疗组缓解上肢屈肌痉挛较对照组明显。 结论 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有较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痉挛;中频

上肢屈肌痉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最典型的基本模式之一,发生在脑卒中后肢体恢复的中期。常造成患者难以完成随意运动、精巧的动作,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及引起神经心理问题等。因此,缓解上肢屈肌痉挛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通过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治疗结果发现,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有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评估方法  根据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患侧上肢进行肌张力评估。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Ⅰ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Ⅰ+ 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Ⅳ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常规治疗方法:(1)早期保持良肢位:正确的卧位及坐位下的肢体摆放可预防和缓解痉挛,保持良好的床上体位,使肩胛骨充分前伸,上肢予以适当支撑,有利于上肢痉挛的缓解。  (2)抑制上肢屈肌痉挛:①手臂外旋位充分上提:肩胛骨和肩部的痉    挛下降后,治疗者帮助偏瘫手臂逐渐持久外旋,然后将手臂慢慢向前举起,同时要注意保持肩关节前伸和肘关节伸直。②腕的背伸和手指的伸展:在完成上述动作后,治疗者帮助病人拉开拇指,张开手指,然后充分背伸腕关节及其他手指。此动作也可在手臂水平外展位时进行训练。治疗者要用一侧肘部置于患侧肘关节上方,保持肘关节伸直和防止肩后缩。  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脑中频电刺激:采用北京奔奥公司制造BA2008-I电脑中频治疗仪,一组电极分置于患侧上肢肱三头肌和腕伸肌肌腹上。电极尺寸:97mm×67mm。选择锻炼刺激肌肉使肌肉发达处方。治疗量为运动阈至耐受。治疗2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

         2  结果

    见表2。由表2资料显示治疗组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缓解明显,对照组不明显。  表2  两组患者(32例)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

     3  讨论[1~4]

     躯体运动是在运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骼肌、骨及骨联结(关节)组成;控制系统是指神经系统。  骨骼肌是运动的效应器。它们附着于骨骼,多数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使其起点和终点位于不同的骨骼上。由于每块肌肉只能主动缩短而不能主动伸长,所以每个关节都有对应的主动肌与拮抗肌。事实上关节的运动在完整机体上是随意、流畅、协调的。而脑卒中后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从而打破了这种随意性和流畅性。  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的瘫痪,为一侧锥体束损害所致,并常伴有锥体外系损害。偏瘫是最常见的瘫痪形式,它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神经中枢的损伤导致运动控制系统的破坏及运动程序的紊乱。由于高位中枢与各低位整合中枢间的联系中断或失去平衡,导致低位中枢失去控制而自由释放低级的原始功能,使得痉挛取代了正常的姿势张力,过度的联合收缩取代了正常的交互神经支配。痉挛是因肌张力过高所致。痉挛不孤立地存在于某一肌群,而是全屈或全伸协同运动的一部分。典型的痉挛模式在完全性脑卒中偏瘫中迟早总要出现,预防和缓解这种痉挛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内容,应贯彻整个康复程序的始终。因此,当主动肌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增强,通过刺激拮抗肌来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达到平衡。  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的基本模式。其中,上肢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和手指屈曲。肱三头肌和腕伸肌均为上述表现的拮抗肌。北京奔奥公司制造BA2008-I电脑中频治疗仪“锻炼刺激肌肉使肌肉发达”处方的波形为尖波、锯齿波、三角波。以电脑中频的间调波作用于痉挛肌的拮抗肌,刺激后提高拮抗肌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从而提高拮抗肌的肌力,达到抑制痉挛肌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作用。故可缓解肘、腕关节的屈曲痉挛,使患侧上肢屈肌痉挛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伸肘、腕关节背伸、手指关节伸展的作用。并且,电脑中频电刺激能够进入组织较深的部位,在强度足够时可引起肌肉收缩,但电脑中频电刺激在6~8kHz范围内不致于强烈地刺激痛觉感受器,使肌肉收缩的阈值和痛阈有明显的分离现象。因此感觉上比低频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舒服得多。  因此,电脑中频电刺激配合神经发育疗法,对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有较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南登昆,吴宗耀,胡庆祥.实用物理治疗手册.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64.

2 燕铁斌,窦祖林. 实用瘫痪康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77-412.

3 王茂斌,贾子善,吕佩源,等.脑卒中康复.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29-232.

4 张子明,李惠兰.中风临床与康复.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

(编辑:余 强)


作者单位:20005 上海,上海电力医院康复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