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4期

身痛逐瘀汤等治疗颈椎性浮肿3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身痛逐瘀汤颈椎性浮肿颈椎性浮肿是一种疑难顽症,是颈椎结构改变激压邻近的神经血管引起的浮肿,常伴头痛眩晕、颈肩痛、肢体疼痛麻木乏力等颈椎病症状。中医属痹症范畴,该病教材及杂志提及甚少,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往往误诊误治,长期对症治疗无效,1989年1月&mdash。2008年12月笔者用身痛......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颈椎性浮肿

颈椎性浮肿是一种疑难顽症,是颈椎结构改变激压邻近的神经血管引起的浮肿,常伴头痛眩晕、颈肩痛、肢体疼痛麻木乏力等颈椎病症状。中医属“痹症”范畴,该病教材及杂志提及甚少,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往往误诊误治,长期对症治疗无效,1989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用身痛逐瘀汤等治疗颈椎性浮肿3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其中文秘干部10例,教师8例,农民7例,工人5例。病程2个月~11年。入院前均曾误诊为心、肝、肾性水肿及特发性水肿,长期强心、利尿、护肝等对症治疗无效。

    1.2  临床表现  本组30例全部有眼脸面部浮肿,伴双下肢浮肿16例,伴全身浮肿5例,头身紧束感23例,头昏痛26例,颈肩痛28例,耳鸣或耳聋15例,视雾19例,咽痛不适9例,呃逆腹胀痛21例,肢体疼痛麻木乏力27例,高血压18例,失眠17例,仰头压颈试验阳性25例,叩顶试验阳性28例。

    1.3  实验室资料  30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全套、血清甲状腺素、心电图、心、肝、脾、肾、甲状腺B超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颈椎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直28例,颈椎骨质增生24例,椎间隙变窄21例,椎间孔变小19例,脑血流图示脑供血不足26例,CT示颈椎间盘突出19例。

    2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方药身痛逐瘀汤:秦艽5g,羌活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5g,五灵脂8g,牛膝10g,当归10g,香附5g,甘草5g。方解:秦艽、羌活祛风湿,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牛膝活血化瘀是主药,配当归和血,使祛瘀不伤血,香附舒肝理气,甘草协调诸药是辅药。此外,颈肩痛重者加葛根10g,羌活10g,灵仙10g;头身紧束感者加楝子、小茴香;气血不足者加黄芪10g,熟地10g;阳虚者加肉桂10g,鹿角胶10g;肢体麻木者加木瓜10g,鸡血藤10g。上药每日1剂,水煎服5天为1个疗程。配合坚持抬头挺胸不勾头、头后伸缩颈活动、仰卧枕颈部、不枕头部;以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按摩、颈椎间盘突出复位、纠正错位。  

    3  治疗结果

   治疗1~2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浮肿消退属显效23例,占76.7%。治疗1~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浮肿基本消退属有效7例,占 23.3%。随访20例,6个月内疗效巩固者17例,1年内疗效巩固者14例,2年疗效巩固者11例,浮肿复发者再按原方案治疗有效。

    4  典型病案

  患者,68岁。反复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呃逆、失眠、颈肩腰痛,双下肢酸麻乏力、全身紧束感浮肿8年,常在低头伏案工作劳累或受风寒后复发加重,1989年7月2日第一次入院,经各种检查诊为特发性水肿、肾阳虚,长期利尿剂、真武汤治疗无效,出院后求治各家名医,经抗风湿、气功等治疗亦无效,症状逐渐加重,于1998年5月17日第二次入院。体查:颈椎旁压痛,握拳伸不利,双下肢散在瘀斑,麻木不仁,凹陷性浮肿,叩顶试验阳性,脉弦,舌质紫暗,舌苔薄白。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6颈椎间隙变窄,CT示C4~6颈椎间盘突出,诊断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性浮肿,辨证风寒湿痹,气血瘀滞型,治则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用身痛逐瘀汤加减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坚持抬头挺胸枕颈恢复颈曲,颈椎按摩复位、纠正错位等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好转,15天后症状消失,浮肿消退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

    5  讨论

    5.1  发病机制〖1,2〗  颈椎结构改变激压邻近的神经血管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促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醛固酮分泌增加,造成水钠潴留而出现浮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促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血管收缩加强,使血压上升,致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使组织间液生成增多亦引起浮肿,因浮肿随颈椎病症状加重而出现,亦随颈椎病症状好转而消失,二者关系密切,因而称颈椎性浮肿。中医属“痹症”范畴〖3〗,因风寒、痰湿、外伤、劳损,导致“骨错逢,筋出槽”,关节错位,筋骨脉络损伤,经络受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不通则肿”,“阳络伤则血外溢”,因而出现浮肿。临床表现为颈肩肢体疼痛浮肿,气滞血瘀,经脉失去濡养,则头昏、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气血瘀滞,内脏缺乏气血濡养,则“气伤痛,形伤肿”出现全身各个内脏器官病症,患者的一切症状都是气血瘀滞所致。

    5.2  治疗方法  因该病是气血瘀滞所致,因而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能活血行气,祛瘀通络,利痹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的治疗机制在于通,通则经络气血通畅,面骸、脏腑、四肢都得以荣养,阴平阳秘,痛安何来,因此“通则不痛,通则不肿”。肺脏的宣降,脾脏的运化,肾脏气化水液等各内脏功能恢复,浮肿消退,肢体疼痛消失,因而一通百通,诸症消除。同时配合坚持抬头挺胸不勾头、头后伸缩颈活动、仰卧枕颈部、不枕头部;以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按摩、颈椎间盘突出复位、纠正关节错位,纠正“骨错逢,筋出槽”,而且按摩还有活血祛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亦有活血消肿的功效,因而取得良好疗效。 

    5.3  体会  颈椎病可引起包括浮肿在内的全身各个内脏器官病症,因此,临床遇到浮肿的病症在排除心、肝、肾性浮肿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性浮肿、特发性浮肿,要想到颈椎性浮肿,及时颈椎X线或CT检查,以免误诊误治。颈椎性浮肿临床并不少见,笔者收治颈椎病615例中有该病者22例(3.6%),因医学教材未见提及,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认识,往往误诊为心、肝、肾性浮肿及特发性浮肿,长期利尿等对症治疗无效,而按颈椎病活血化瘀治疗显效,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黄云胜.颈脊源病615例临床分析.中华脊柱医学,2005,2(5):64.

2 周华清,谢锦祺.颈椎性浮肿15例分析.中国临床医学,1999,6(1):47.

3 何添旺.中国传统医学专家健康论.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598.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422900 湖南新邵,新邵县红十字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