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

等离子电切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等离子电切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观察腺性膀胱炎也称囊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膀胱上皮增生性病变。其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2007年4月共收治2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等离子电切膀胱内灌注丝裂毒素术。经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等离子电切 膀胱 灌注治疗 腺性膀胱炎 临床观察

腺性膀胱炎也称囊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膀胱上皮增生性病变。其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近几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科从2003年2月—2007年4月共收治2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等离子电切膀胱内灌注丝裂毒素术。经过治疗,疗效满意且术后并发症极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8例,女20例;年龄26~47岁,平均36岁;膀胱出口梗阻18例,结石7例;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22例,侵犯右侧输尿管口6例,左侧输尿管口3例,双侧输尿管口5例。其中10例患者尿常规检查正常,14例患者有镜下血尿。28例患者均做膀胱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病变16例,28例患者均做膀胱镜检查,发现有慢性炎症样、虑泡样、乳头瘤样改变,均做活检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囊性)膀胱炎。

    1.2  方法

    1.2.1  采用等离子电切镜系统及高频电源发生器  设置切割电极功率80~100W,电凝电极功率60~80W,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降温介质,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生效后,F2电切镜经尿道置入膀胱,依次观察膀胱颈、三角区、双侧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各壁。确定增生范围、大小,用等离子电切环依次从右侧至左侧切除隆起和滤泡样结构,深度以切除膀胱黏膜层为准,切除范围达正常黏膜5mm,输尿管口周围滤泡切除时注意保护输尿管开口,为防止输尿管口狭窄,可防置双J管引流。膀胱颈部梗阻,后唇抬高患者,行膀胱颈部电切术,置入电切镜检查膀胱,辨明两侧输尿管口位置,确定切除膀胱颈部组织的内外界限,以及尿道外括约肌的位置,从6点处开始,逐步把抬高的膀胱颈后唇切除,其深度0.6~1.0cm,长度约1.0~1.5cm。范围3~9点,使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处于同一平面,解除梗阻。结石患者膀胱镜下行碎石取石术,术后留置尿管。

    1.2.2  术后药物治疗  28例患者术后1周,用丝裂霉素20mg加入生理盐水60ml做膀胱灌注,术前排空膀胱,灌注后患者按要求改变体位,使药物充分与膀胱各壁接触,2h后排空膀胱,1周治疗1次。

    1.3  结果  28例患者随诊8~16(上接第328页)个月,平均12个月,治愈26例,复发2例,尚未发现癌变病例,有效率92.9%。

  2  讨论

  腺性膀胱炎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早期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B超检查膀胱壁不同程度增厚或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并可确定部位、大小,对早期诊断及病变随访有参考价值。膀胱镜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可分为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水肿性(临床常见)、慢性炎症型、黏膜无显著的变化性。病理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有多种。10%硝酸银灌注或10%的弱蛋白银灌注,膀胱部分切除术、电灼电切术、膀胱全切术等。但是临床治疗后易复发,治疗不甚理想,如果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心理和生理方面不易接受。采用电切术及膀胱内灌注治疗,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优点。不仅复发率低,而且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腺性膀胱炎在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而且容易误诊,多数女性患者误以为妇科疾病耽误病情,如不及时治疗,临床表现中会进一步发展为癌性改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膀胱电切术及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治疗腺性(囊性)膀胱炎,疗效显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编辑:汪  洋)


作者单位:1 810000 青海西宁,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