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9期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达到一针见血,这是儿科护士乃至广大患儿家长极为关注的重要环节。1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穿刺的部位可因年龄、疾病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达到“一针见血”,这是儿科护士乃至广大患儿家长极为关注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静脉穿刺的部位可因年龄、疾病种类、治疗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最常用的是头皮浅静脉、手足浅表静脉;新生儿至3周岁多选用头皮浅静脉;抢救时多选肘静脉或较粗大的踝静脉;静脉推注钙剂,高渗葡萄糖及滴注升压药物时,宜选肘静脉或粗大的静脉,如足内踝静脉;采血时多选暴露明显的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婴幼儿头皮静脉注射时多选头正中静脉,此静脉直而较粗大,不滑动,易固定。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虽然血管较细小,但若操作时掌握好深浅度,是最佳的静注部位。耳后静脉较粗,但易滑动,深浅度不好掌握。婴幼儿头部血管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交错成网,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选用头部两侧头发中静脉注射,应剃去头发,用三条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头;第二条做交叉固定;第三条将塑料管固定在耳廓上,如此不受头发影响,活动亦方便。选择静脉时,注意和动脉相鉴别。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搏动,管壁薄,易压瘪,但易固定,不滑动;动脉外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残红色,有搏动,管壁厚,不易压瘪,易滑动。行静脉穿刺时,若误注入动脉,则回血较快,呈冲击状,推药时阻力大,局部迅速出现树枝分布状苍白。

  2 针头的选择和检查针头的选择

  视静脉的大小、粗细、深浅度而定,一般常用的头皮正中静脉,额、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手指浅静脉,指趾间静脉滴注时,均可用4号半、5号半;肘静脉、大隐静脉推注或采血,可用5号半至7号直针。穿针前要检查针头是否通畅,针尖是否有勾,针斜面是否正中。

  3 光线

  光线的明亮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注射,太强的光使瞳孔缩小,减少入眼光线,太弱的光可使瞳孔开大增加入眼光线。因此,明亮的自然光是最理想的,其亮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刺痛和眼花。

  4 进针手法

  根据进针时针头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为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在欲穿刺的静脉上方,针头与皮肤成10°~15°,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尖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1.5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1cm后再刺入静脉。直刺法适用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斜刺法适用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

  5 素质因素

  作为一个儿科护士,首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全心全意地为病儿服务,同情和理解患儿家长因疼爱自己的孩子而表现出来的恐惧、焦急,甚至抱怨的表情和心情;其次要娴熟掌握以上各项基本操作和技能;第三,在操作中要保持正常稳定、轻松的情绪,精细灵巧的动作,切忌轻率、焦躁,甚至粗心大意的不良医风。

  (编辑:齐 永)

作者: 白先平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