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医源性鼻中隔穿孔12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摘要:穿孔部位均位于软骨部中前份,穿孔直径为0。2致穿孔相关原因5例为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2例为微波治疗中隔粘膜糜烂出血3例因鼻腔出血行油纱填塞压迫止血1例鼻腔息肉术后反复经鼻内镜换药1例为中隔血肿穿刺抽血后感染形成脓肿所致。3原因分析12例患者均发生于临床治疗后,根据诊治过程,笔者分析各例患者的发生原因为:......

点击显示 收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5~76岁,病程2个月~3年。穿孔部位均位于软骨部中前份,穿孔直径为0.3~1cm。

   1.2 致穿孔相关原因 5例为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2例为微波治疗中隔粘膜糜烂出血3例因鼻腔出血行油纱填塞压迫止血1例鼻腔息肉术后反复经鼻内镜换药1例为中隔血肿穿刺抽血后感染形成脓肿所致。

   1.3 原因分析 12例患者均发生于临床治疗后,根据诊治过程,笔者分析各例患者的发生原因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穿孔者,其中2例为中隔粘膜菲薄及软骨发育差,术中虽无粘膜损伤,但术后于鼻中隔前份处结痂清除不及时所致;另外3例为中隔有棘突或“S”型偏曲较重,手术中剥离粘—骨膜时即发生粘膜裂伤。2例中隔粘膜微波治疗者均为15~17岁少年,局部热凝出血点时,粘膜呈灰白色,对侧未见异常改变,但术后局部结痂较多形成痂下积脓而穿孔。3例鼻腔出血填塞者因压迫过紧或时间过长,致使鼻中隔粘膜糜烂,软骨部血液供应差、坏死。鼻腔息肉换药者,因内镜反复进出损伤粘膜及应用表面麻醉药使血管收缩造成血运障碍。中隔血肿者患者在本地卫生室穿刺抽血后感染形成脓肿破溃所致。

   2 讨论

   鼻中隔穿孔是鼻科疾病治疗过程中较严重的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鼻腔干燥、疼痛、结痂、瘙痒、出血或头痛等不适,有时可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将其发生率降至最低。笔者根据临床发病原因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鼻中隔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向患者交代明确病情及预后情况,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取得其理解。术中操作应轻柔、准确,防止损伤中隔粘膜。中隔偏曲以有棘突者易形成裂伤,故术中切口宜适当延长,先垂直切至鼻底,再弯向后方呈“L”型,以利于分离,并可在直视下边分离边咬除偏曲软骨以显露棘突处便于剥离。行粘—骨膜剥离时,应确保将骨膜同时剥下,以免粘膜损伤,并可保留较厚的粘膜瓣。术后换药者既往一般隔日或2~3天换1次。笔者认为鼻腔涂敷红霉素软膏可防止结痂,延长换药时间,一般5~7天为宜。(2)鼻腔填塞时,油纱条应均匀铺平,切勿压迫过紧,保留时间以48h为宜,如为鼻腔手术而术中粘膜无裂伤者,可适当提前取出,以防影响血运,引起感染。(3)鼻中隔局部结痂应及早清除,并涂以红霉素软膏润泽,以防再次结痂引致痂下感染。(4)15岁以下患儿鼻腔出血慎用热凝或冷冻,若有明显出血点必需治疗时,功率应适当调低,以患处粘膜呈淡白色为宜,范围不宜过大,严禁两侧同时治疗,若对侧亦需治疗时,一般应间隔1个月以上为宜,术后局部应立即涂敷红霉素软膏,并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要认真细心,设计周到,充分考虑预后及制定相应措施,定能降
低因医治过程而引发的鼻中隔穿孔。

   作者单位:266200青岛市即墨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通讯作者)

   266200青岛市即墨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26)

   (编辑新 竹)

作者: 孙项业栾海容邵淑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