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2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并发症主要为人工晶体偏心和倾斜、葡萄膜炎及角膜水肿,经治疗一般7天消退。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对于无后囊膜或后囊膜破裂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术式。【关键词】后房型人工晶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观察22例(23眼)手术结果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0.5者73.9%。并发症主要为人工晶体偏心和倾斜、葡萄膜炎及角膜水肿,经治疗一般7天消退。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对于无后囊膜或后囊膜破裂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术式。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手术或外伤所致后囊膜破裂或囊内摘除术后无后囊膜患者,以往我院常做新型高弹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术后对前房角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且部分患者术后继发青光眼[1,2]。至2005年5月以来改做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现将我院2000年5月~2005年5月,22例(23眼)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23眼)中,男15例(16眼),女7例(7眼);年龄25~70岁,平均45岁,其中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8眼)均为Ⅰ期缝线固定植入。外伤性白内障13例(13眼),Ⅰ期缝线固定植入4例(4眼),Ⅱ期缝线固定植入9例(9眼)。1例球型晶体伴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眼),分别行囊内摘除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前视力光感~0.06。植入晶体度数依据SRK—Ⅱ公式计算,对于Ⅱ期植入者人工晶体度数依据检影结果推算。

  1.2  手术方法  本组22例(23眼)中,其中21例(21眼)在显微镜下常规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切口距角膜缘后1.5~2mm巩膜隧道切口)。以右眼为例:(1)分别以1点和7点角巩膜缘为基底,做边长为3mm×3mm,1/2厚度的板层巩膜瓣。(2)带长针的10-0聚丙烯线在7点方位巩膜瓣下距角膜缘后1.0~1.5mm近垂直巩膜面的角度进针,经过虹膜后面睫状沟,在1点方位,距角膜缘后1.0~1.5mm出针,将瞳孔中央部聚丙烯线拉出剪断,将两断端分别穿入在人工晶体襻顶端的孔内并牢固结扎,植入人工晶体,轻轻拉紧聚丙烯缝线,使晶体上下襻进入1点和7点睫状沟内,使人工晶体正位(可见光学部晶体反光),分别将聚丙烯缝线缝合固定于板层巩膜上,并结扎缝线,缝合三角形巩膜瓣1针。切口密闭良好者,巩膜隧道切口无须缝合。本组1例(2眼),球形晶体伴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采用囊内摘除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式同上。术后处理同一般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随访时间1~12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最后一次复查视力,裸眼视力0.08~0.4者6眼(占26.1%),0.5~1.0者17眼(占73.9%)。

  2.2  并发症  人工晶体偏心1眼,人工晶体轻度倾斜3眼。术后不同程度葡萄膜炎及角膜水肿6眼,一般于7天后消退。

  3  讨论

  3.1  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  由于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在位置上与非固定的睫状沟植入或囊袋内植入有所不同,即其前房深度不同,因而人工晶体的度数选择应有所变化。Mittelviefhaus等[3]研究发现术后屈光度数较对照组大+0.58D,因而建议行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时,所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应比实际计算的度数大+0.50D。而Hayashi等[4]最近的研究表明,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于后房后,术眼应发生近视性漂移。王琨[5]等认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时人工晶体的度数应比计算值大0.50D,且即使术后部分病例发生近视性漂移,也较术后发生远视容易为患者所接受。本研究结果:人工晶体度数选择与王琨报道的一致。对于Ⅱ期植入的患者,则以术前检影结果推算。

  3.2  人工晶体偏心与倾斜  本组病例偏心1眼(占4.3%)、倾斜3眼(占13.0%)。Steiner等[6]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了17例(18眼)睫状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的病例,发现36个人工晶体襻中,只有12个襻(33%)在睫状沟内,18个襻(50%)在睫状沟后,6个襻(17%)在睫状沟前。此外相当多的病理研究证实了襻的固定方式与人工晶体偏心之间的关系。Hansen等[7]对222眼尸体眼的研究发现,人工晶体不对称固定(占48.7%)平均偏心0.8mm,对称性固定的沟—沟组(占18.0%)平均偏心0.6mm,袋—袋组(占33.3%)具有较低的偏心值0.4mm。人工晶体位置不准确的睫状沟固定是术后人工晶体位置不良(偏心和倾斜)的主要原因。此外瞳孔区玻璃体切割不干净,后房玻璃体或机化物对人工晶体不对称的作用力,致使固定襻不能固定在一个光学面上,亦可致晶体倾斜。为避免人工晶体倾斜与偏心,笔者认为:(1)切除前玻璃体使瞳孔变圆后,再植入上、下襻;(2)植入人工晶体前,前房内注入黏弹剂;(3)选择10-0聚丙烯缝线,不可使用可吸收缝线(本组使用的人工晶体和缝线均为Alcon提供);(4)准确的睫状沟固定:本组采用进针位置在角膜缘后1.0~1.5mm之间。近乎垂直于巩膜面进针,固定方位应相隔6个钟点,尽量避开3点位与9点位,因睫状后长动脉恰在此处进入睫状体。

  3.3  术后葡萄膜炎及角膜水肿  本组6例多在7天内消退,为减轻炎症反应:(1)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保持一定的前房深度;(2)充分切除前段玻璃体;(3)防止固定线结暴露。

  总之,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是对无晶状体后囊支持眼恢复视力的一种补救手术,扩大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它将为后囊膜破裂和缺损的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李顺元,孔德兰,等.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的影响.临床研究,2000,18(5):456-457.

  2  王晓丽,李顺元,孔德兰,等.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及房水流畅系数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0):595-596.

  3  Mittelviefhaus H,Witschel H.Transscleral suture fixation f posteriorchamber lenses after cataract extraction associated with vitreous loss.Ger J Ophthalmol,1995,4:80-85.
  
  4  Hayashi K,Hayashi H,Nakao F,et al.Intraocular lens tile and decentration,anterior chamber depth,and refractive error after transscleral suture fixation surgery.Ophthalmology,1999,106:878-882.

  5  王琨,谭冬梅.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固定术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5):551-552.

  6  Steiner A,Steinhorst UH,Steiner M,et al.Ultraschallbiomikroskopire(UBM) zur Lokalisation der Kunstlinsenhaptik nach transskleraler Nahtfixation.Ophthalmologe,1997,94:41.

  7  Hansen So,Tetz MR,Solomon KD,et al.Decentration of flexi-ble loop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 in a series of 222 post-mortem eyes.Ophthalmology,1998,95:344-349.

  (编辑:商  洁)

  作者单位: 453100 河南卫辉,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眼科


 

作者: 李顺元,杨华,王保君,朱红军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