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7年第4卷第3期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产生,以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67例分离性垂直偏斜患者的眼位及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分离性垂直偏斜多合并其他类型的斜视,1/3伴有下斜肌的亢进。结论分离性垂直偏斜与下斜肌功能亢进密切相关,产生分离性垂直偏斜可能与多条互成角度眼外肌合力作用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产生,以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267例分离性垂直偏斜患者的眼位及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分离性垂直偏斜多合并其他类型的斜视,1/3伴有下斜肌的亢进。结论 分离性垂直偏斜与下斜肌功能亢进密切相关,产生分离性垂直偏斜可能与多条互成角度眼外肌合力作用有关。

【关键词】  斜视;眼外肌

    Clinical analysis of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XU Mei,GUO Xin,SONG Kun-ying.Zibo Optical Hospital,Zibo 25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so that choose reasonable modus operandi.Methods  The position of eye and modus operandi of 267 DVD cases patients were analysed.Results  Many DVDs combine with other typus strabismus,and one third cases accompany with accentuation of inferior obliquus.Conclusion  DVD closely correlates with accentuation of inferior obliquus.Cause to bring about DVD more possibly relates with cooperate effect of more strips mutual angularity ocular muscles

    [Key words]  strabismus;ocular muscles

    分离性垂直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逐渐被人们认识和了解。至于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临床上多以独立的现象看待,治疗上常采用上直肌后徙术。笔者对天津眼科医院1997年1月~2002年10月267例DVD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这些DVD患者多合并有其他类型的斜视,或因其他类型斜视检查发现存在DV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267例,男128例,女139例,年龄2~40岁,平均12.5岁,垂直斜视度10△~80△。

    1.2  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视力及屈光矫正。眼肌检查:眼位采用Hirschberg试验,交替遮盖试验结合三棱镜和同视机法测定斜视度,同时观察被遮眼在内转位、原在位、外展位的眼位情况,鉴别下斜肌亢进和上斜肌麻痹等。

    1.3  诊断标准  以向内转、外转、正前方注视时被遮眼向上分离,去遮盖后旋转至原在位,诊断为DVD。将诊断为DVD的患者的眼位分别统计,将内斜A-V征、外斜A-V征归为特殊类型斜视。有水平位≥15△,垂直位≥10△,作为手术指征进行矫正,267例均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267例中单纯DVD 61例,合并其他类型斜视206例,见表1。表1  DVD及其合并类型 单纯DVD的构成比为22.85%,合并其他类型斜视的构成比为77.15%,可见DVD多合并有其他类型的斜视。其中外斜视最多见,占40.45%。

    在267例患者中,统计有91例存在下斜肌亢进并行下斜肌手术34.08%。现将单纯DVD病例即不合并有其他类型的斜视,依据其是否存在下斜肌亢进分为两类,见表2。 表2  单纯DVD与下斜肌亢进 26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手术方式分组,见表3。对于上漂程度轻者(<10△)合并内外斜视只解决水平问题(有11例行水平肌手术);有34例不合并有其他眼位的偏斜及下斜肌亢进,行上直肌后徙术。 表3  单一方向手术与多方向手术手术后第2天,基本获得满意结果,说明DVD极可能与多条互成角度眼外肌的合力作用有关。

    3  讨论

    DVD是以交替遮盖,被遮眼向上分离及外转、外旋为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斜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其与Hering定律不相符,Bicschowsky认为DVD患者存在一个支配眼球的垂直分开运动的中枢,位于中枢下,这个中枢发生间歇异常的神经冲动而引起的DVD一系列的症状、体征。Schveygyer认为上下转肌的弹性优势引起Dwane:麻痹因素,特别是眼下转肌的不全麻痹,发自两侧的前庭神经冲动不平衡[1],根据本组267例临床病例分类分析结果,示DVD多合并有其他类型的斜视,84.19%患者行两条以上互成角度的斜视矫正基本获得满意效果。许江涛[2]、孙梅[3]、蒋祥哲[4]、王素萍[5]等样本报道也有相似的结论,提示DVD极有可能与眼外肌的合力作用有关;与下斜肌功能亢进密切相关,对此国内甘晓玲等学者有关不同DVD术式治疗的报道[5~8]均肯定了下斜肌转位术的一定临床效果,给笔者的论点提供了临床依据。在临床上上直肌大量后徙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6,7],分析上直肌接触弧平均为6.5 mm,大量后徙(≥7 mm,≥6 mm),无论是神经冲动的异常,还是上转合力的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眼球上转功能,因此,在临床上不要单独的认知DVD,有其他类型的斜视,特别是外斜,需注意有DVD的可能。同时,一定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下斜肌功能亢进,根据久保田伸枝法将上斜肌分为四级设计手术方式和手术量[9],存在下斜肌亢进的首先行切断或转位术,减弱下斜肌力量,加强下转肌功能,之后根据剩余的手术量上直肌剩余后徙,上直肌后徙一般采用非常规后徙,上述267例患者中除21例因双眼DVD上漂程度不一,轻者或有下斜肌亢进的斜视度<5△,行上直肌后徙<6 mm,其余均行≥6 mm的后徙量,合并有其他类型斜视者,分析哪个为主,依主次矫正来设计手术方案。DVD有如同间歇性外斜视,遮盖一眼被遮眼出现偏斜,去遮盖后能控制正位,而且斜视角不稳定等特点,其机制仍需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 牛半俊.斜视新概念.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63-169.

2 许江涛.儿童先天性垂直性斜视的手术治疗.中国斜视与小儿杂志,2005,13(4):149-153.

3 孙梅.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水平斜视手术探讨.临床眼科杂志,2005,13(5):451-452.

4 蒋祥哲.分离性垂直偏斜手术疗效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1):782-783.

5 王素萍.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15(2):63-64.

6 甘晓玲.分离性垂直性斜视的手术治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0,8(4):145-147.

7 崔国义.分离性垂直偏斜手术治疗探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0,8(3):106-108.

8 赵俊峰.下斜肌前置移位术治疗分离垂直偏斜,临床眼科杂志,2003,8(5):337-338.

9 杨景存.眼外肌病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55.


作者单位:1 255100 山东淄博,淄博眼科医院 2 300040 天津,天津眼科医院

作者: 许梅,郭新,宋坤英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