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角膜。移植。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笔者2005~2006年对6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施行了胬肉完全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6例6眼,男2例,女4例,年龄45~60岁,第一次复发5例,第二次复发1例,患眼翼状胬肉肥厚充血,角膜新生血管侵入,瘢痕混......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翼状胬肉;角膜;移植;治疗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笔者2005~2006年对6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施行了胬肉完全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治疗6例6眼,男2例,女4例,年龄45~60岁,第一次复发5例,第二次复发1例,患眼翼状胬肉肥厚充血,角膜新生血管侵入,瘢痕混浊,病程2年以上,均已做过1~2次手术。

    1.2  手术方法  (1)切除胬肉病变组织:手术均在表麻加局麻和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常规切除胬肉的头颈体部,尽量将角巩膜的新生血管、基质瘢痕、纤维结缔组织切除干净,沿角膜缘环形剪除5 mm的球结膜,做到创面平整光滑无胬肉组织残留。(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取术眼上方或下方长度略大于植床的角膜缘上皮植片,植片0.11~1 mm宽浅板层透明角膜和2~2.5 mm宽的球结膜,不连带结膜下组织。将植片平铺于植床上,注意上皮面向上,其透明板层角膜组织尽量植入周边角膜创面区,使植片、植床角膜缘准确对位吻合,用10-0无损伤缝线间断缝合,先缝合角膜缘,依次缝合结膜创缘,覆盖巩膜裸露区,取植片处原则上不处理,若创面较大时,两角缝合固定。(3)术后处理: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涂抗生素眼膏,术眼包扎,每天换药,术后10天拆除缝线。继续滴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滴眼液2~3周。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观察  大部分病例术后早期眼部充血水肿,异物刺激感,3~5天后逐渐减轻,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创面光滑平整,结膜植片血运良好,约5~7天角膜创面上皮完全修复,荧光染色阴性。

    2.2  随访观察结果  经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全部病例术眼外观明显改善,上皮愈合良好,无新生血管及结膜胬肉样组织增生,角膜透明,上皮光泽,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3.1  手术中注意点  复发性翼状胬肉可能并发严重睑球粘连,角巩膜变薄而导致术中穿孔,因而与初次手术相比手术难度大,笔者认为应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术中应注意将新生血管、基质瘢痕切除干净,做到创面光滑平整,不残留胬肉组织。但在内直肌附着处应谨慎,可先将内直肌找到做牵引缝线,避免误伤内直肌,对供区范围而言,采取略大于胬肉范围的移植片,若植片偏小,则不能有效地防止结膜侧方的新生血管和胬肉复发[1]。

    3.2  翼状胬肉与干细胞功能障碍的关系  翼状胬肉实验模型显示:当紫外线照射颞侧,光线折射穿过前房聚于角膜缘后面,此处上皮基质细胞从后面遭受损伤而不能被细胞所保护,导致干细胞功能障碍,数目减少,角结膜屏障破坏,结膜上皮向角膜过渡而发病[2]。复发性翼状胬肉可能由于反复手术损伤角膜缘区而导致干细胞缺乏或由于反复炎症破坏角膜缘基质而间接破坏干细胞的功能[3]。故在临床上利用上方或下方的移植片提供角膜缘干细胞,重建角膜缘,抵御结膜上皮与浅层新生血管浸入角膜。因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好、并发症轻、复发率低,有推广价值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竹林,郭玉敏.自体角膜缘与球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眼科研究,2000,18:356-357.

2 金姬,吴明,马建兴.翼状胬肉组织PEDF和VEGF的平衡表达.国际眼科杂志,2003,3(4):32-33.

3 刘新,肖颖.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病理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499-501.


作者单位:154106 黑龙江鹤岗,鹤岗市岭北人民医院眼科

作者: 鲍艳秋,王晓红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