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8年第5卷第3期

扁桃体摘除保留周边黏膜手术120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关键词】扁桃体。手术扁桃体摘除术是常见手术,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对120例扁桃体摘除保留周边表面黏膜后,经6~36个月时间随访,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患者均具有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符合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1]。2术前检查按咽部手术常规进行血液、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同时对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扁桃体;手术

     扁桃体摘除术是常见手术,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对120例扁桃体摘除保留周边表面黏膜后,经6~36个月时间随访,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5~46岁,平均24.6岁;病程2~40年。患者均具有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符合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1]。术后全部行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炎性病变。

    1.2  术前检查  按咽部手术常规进行血液、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同时对咽部、鼻腔及鼻咽部进行检查,尤其是对需行插管全麻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局麻患者取坐位,麻醉方法与常规手术一致;插管全麻患者则仰卧位,手术切开前,在扁桃体周边黏膜下注入局麻药(全麻患者可用生理盐水),尽可能使周边黏膜与扁桃体分离并稍隆起,根据隆起的宽度,切入点选在距扁桃体上极舌、咽腭弓交汇处约0.5~1.0 cm切开扁桃体表面隆起的黏膜,沿舌、咽腭弓游离缘平行等距离切至距扁桃体下极,用剥离子从切口黏膜下潜行分离至扁桃体周边边缘,再按常规手术方法剥离并摘除扁桃体,彻底止血后结束手术。

    1.4  术后处理  与常规手术一致,特别要注意口腔的局部清洁,严密观察保留黏膜存活、黏膜下有无血肿形成及假膜生长情况。

    2  结果

    保留扁桃体表面周边黏膜生长存活良好,无一例坏死及黏膜下血肿形成,经过6~36个月随访观察,保留黏膜与其他咽部黏膜完全一样,无任何异常变化。

    3  讨论

    慢性扁桃体炎因反复发炎,扁桃体常肿大Ⅰ~Ⅲ度,在行常规扁桃体切除术时,发现周边黏膜在注射麻醉剂时很容易分离隆起,而覆盖在扁桃体上中央部分黏膜因炎性粘连则不能分离,因此我们对手术切口进行了一些改变,根据周边黏膜隆起分离的宽度,保留0.5~1.0 cm宽的黏膜,术后随着局部水肿消退,周边黏膜即覆盖于创面周边,使暴露创面缩小,渗血减少,假膜覆盖创面的时间亦缩短,术后创面瘢痕小,尤其是于少年儿童及爱好唱歌的患者,对咽腔共鸣的影响会更少。手术后彻底止血是防止黏膜下血肿的关键,否则有感染和黏膜部分坏死的可能[1]。术后经过6~36个月随访,未发现保留的周边黏膜与其他咽部黏膜有异样之处。

【参考文献】
  1 舒怀.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01402.


作者单位:614200 四川峨眉山,峨眉山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

作者: 叶建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