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8年第5卷第4期

平阳霉素硬化治疗28例唇部血管瘤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硬化治疗唇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血管瘤28例。结论平阳霉素硬化治疗治愈率高,方便经济,最大限度保证了唇部的外形与功能。【关键词】平阳霉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硬化治疗唇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血管瘤28例。分别为1~4次,隔周注射1次,追踪随访5~10年,观察疗效。结果 28例患者中,27例治愈,1例显效。结论 平阳霉素硬化治疗治愈率高,方便经济,最大限度保证了唇部的外形与功能。

【关键词】  平阳霉素;硬化治疗;唇部血管瘤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脉管性疾病,而发生于唇部的血管瘤不仅对患者面部美观影响明显,而且易发生溃疡及继发感染[1],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介入、激光、硬化等。但是,对于唇部血管瘤不恰当的治疗会对患者外形和功能造成破坏,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我科对唇部血管瘤采用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无周期局限、对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均有效地注射平阳霉素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无手术、激光、介入治疗史病例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个月~2岁5例,6~14岁15例,14岁以上8例。病变部位均为唇部,累及颊黏膜、牙龈、口角唇部皮肤8例。单个瘤体面积1.0 cm×1.2 cm~4.0 cm×2.5 cm。

    1.2  治疗方法  对于12岁以上患者,我们采用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8 mg/支(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加2%利多卡因注射液4 ml稀释。5#针头注射器注射。每次不超过2 ml。面积较大者多点注射。对于12岁以下患儿,用注射用平阳霉素8 mg/支加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各4 ml稀释。皮试针头注射,一次不能治愈者,隔1~2周重复注射。成人总量不超过70 mg(效价),儿童总量不超过40 mg(效价)。

    1.3  疗效评价  参照国内通用标准[1]:Ⅰ级:无效,瘤体无缩小;Ⅱ级:有效,瘤体缩小不足2/3;Ⅲ级:显效,瘤体基本治愈,色泽接近正常;Ⅳ级:治愈,瘤体消失无残余,表面色泽正常。

    2  结果

    28例患者经过1~4次注射,治愈27例(Ⅳ级),显效(Ⅲ级)1例,治疗时间1~5周。1例出现局部溃疡,3例出现低热,均在38 ℃以下。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肺部症状。

    3  讨论

    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2]。发生于唇部及其临近的组织器官的血管瘤不在少数。目前对于其发生、发展和自然消退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断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有关,有研究证明VEGF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影响血管性疾病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退化相关[3]。

    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治疗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病人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应行观察,如发展迅速时,也应给予一定干预治疗[2]。外科手术切除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尽量将脉管性疾病切除干净,并能给予有效的整复,缺点是遗留瘢痕[4]。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可发生较为严重并发症及毒副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不易接受。硬化治疗是将硬化注射剂或平阳霉素注射剂直接注射到脉管性疾病腔内,抑制VEGF增生,促使脉管疾病消退。唇部血管瘤因位置特殊,不仅对容貌及功能造成影响,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即使对于婴幼儿的唇部血管瘤我们也主张早期硬化治疗是有必要的。本组采用平阳霉素硬化治疗28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96%,疗效显著。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损伤小、费用低,无周期局限,效果显著。缺点是平阳霉素的毒副作用,但本组病例仅3例发生低热反应,经长期观察无肺纤维化发生及其他毒副反应发生,这可能与注射平阳霉素总量小、局部注射浓度低相关。因此,对于唇部血管瘤无论成人还是婴幼儿患者都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3):185-186.

2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6-267.

3 Brown LF,Tognazzi K,Dvorak HF,et al.Strong expression of 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a 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AIDSassociated kaposi's sarcoma and cutaneous angiosarcoma.AM J Pathol,1996,148(4):1065-1074.

4 王秀丽,朱声荣.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治疗特点.口腔医学研究,2004,20(3):319.


作者单位:湖北利川,利川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作者: 覃忠,牟 浩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