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8年第5卷第4期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44例48眼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实施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冲洗通畅为成功,否则为失败。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外眼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尤为多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44例48眼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施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冲洗通畅为成功,否则为失败。 结果 术后随访1年,治愈42例(46眼),成功率95.83%。无效2例(2眼),占4.17%。结论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泪囊炎;手术;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外眼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尤为多见。近年来采用鼻内镜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虽然面部无瘢痕,但需特殊昂贵器械,手术复杂,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对泪囊鼻腔吻合术在原手术基础上加以改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泪囊炎患者44例(48眼),其中男14例(15眼),女30例(33眼),年龄20~78岁,平均48岁。全部病例均多次冲洗泪道不通畅。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检查血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及鼻部是否正常,女性应避开月经来潮。术前常规庆大霉素8万u冲洗泪道,并滴用氧氟沙星滴眼液。

    1.2.2  手术方法  术前10 min用浸有丁卡因与1∶1000肾上腺素的软纱布制成示指大小的纱布束,外涂红霉素软膏,塞紧于中鼻道。消毒、铺巾、麻醉、皮肤切口,剥离骨膜,暴露泪囊窝,造骨孔均同传统的吻合术式[1],但均不切断内眦韧带。镰状刀片切开泪囊为向后翻转的“]”形黏膜瓣,沿鼻孔上下及后缘切开鼻黏膜为向前翻转的“[”形黏膜瓣,呈“][”形吻合黏膜瓣3针,术腔冲洗后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切口作连续皮内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止血治疗3天,鼻腔充填物48 h撤除。泪道冲洗3个月。

    1.3  疗效标准  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有效:泪道通而不畅。无效:泪道冲洗不通畅。

    2  结果

    本组44例(48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42例(46眼),成功率95.83%。无效2例(2眼),占4.17%。

    3  讨论

    解除溢泪溢脓,恢复排泪功能仍是现代慢性泪囊炎的根本治疗原则。改良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有如下要点和体会:(1)鼻腔填塞物止血消炎又可在术腔出血影响视野操作时,活动填塞物以示鼻黏膜切开的正确位置。(2)未切断内眦韧带,保留了泪囊上1/3的完整与光滑,不损伤眼轮匝肌,保留了泪泵功能,减少溢泪的发生。(3)术前挤压泪囊区分泌物,粗略估计泪囊容腔大小,改为上泪小点扩大泪小点及进入冲洗针头以确保下泪小点引流70%泪液的功能[2]。(4)“][”形瓣膜对边缝合时,缝线穿过泪前嵴上方的骨膜侧缘或是眼轮匝肌等皮下组织后打结,可确保吻合瓣牢牢附于上方不会下坠,吻合口留有足够宽敞的空间,防止术后凝血块及肉芽增生堵塞吻合口。(5)采用6-0带针尼龙线皮内连续缝合及术后外涂抗瘢痕软膏可减轻术后瘢痕形成。随访患者,一年内,瘢痕变平变软,无碍美观,比较满意。本组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需昂贵器械,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3.

2 余正星.简捷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2(9):795.


作者单位:山东日照,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中心卫生院 山东日照,日照市人民医院眼科

作者: 范开玲,宋升龙,张传森,程丹富,孙凤霞,王云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