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9年第6卷第3期

剥脱综合征伴正常眼压性青光眼1例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关键词】剥脱综合征。青光眼1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维吾尔族,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09年5月20日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虹膜色素无脱失,瞳孔缘可见灰白色小点状剥脱物,部分伸向瞳孔缘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剥脱综合征;青光眼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4岁,维吾尔族,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09年5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3。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虹膜色素无脱失,瞳孔缘可见灰白色小点状剥脱物,部分伸向瞳孔缘内。瞳孔区下方晶状体表面3~9点区可见灰白色半环状透明物附着,晶状体呈核性混浊,眼底模糊窥不清。散瞳后(直径约5 mm不能充分散大)见颞下侧有局限性白色剥脱区,边缘游离。房角镜检查:右下方房角内可见少许分散的碎屑状剥脱物。左眼前节及眼底正常。双眼24 h眼压波动在右眼14.57~23.78 mm Hg,左眼10.24~17.30 mm Hg(1 mm Hg=0.133 kpa)。诊断:右眼剥脱综合征,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5月22日行右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推开虹膜证实剥脱物存在,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瞳孔缘的剥脱物仍存在。术后第7天,右眼视力0.8,瞳孔缘的剥脱物仍同前。双眼眼压17.30 mm Hg。

  2 讨论

  剥脱综合征自1917年被Lindberg首次描述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本病多见于白种人,老年人多发。在我国汉族人罕见,而维吾尔族人较常见。其典型特征表现为:(1)角膜后,瞳孔缘有典型灰白色小片状剥脱物;(2)虹膜色素脱失;(3)扩瞳后,可见晶状体前囊表面形成3个区带[1]:中央盘状区,环形透明区,周边颗粒区。本例无完全典型表现,但有典型的剥脱物质,同时双眼眼压差>5 mm Hg,24 h眼压波动>8 mm Hg,符合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诊断[2]。术后右眼眼压降至正常。考虑为术中灌注液对前房及小梁网的冲刷,使小梁网开放,眼压下降。剥脱综合征是由剥脱物质阻塞小梁网引起的一种继发性青光眼,其在青光眼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同一年龄组的非青光眼人群,范围从0~93%[3]。提示我们对患剥脱综合征而眼压正常者进行24 h眼压监测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同时对合并有白内障者进行晶状体囊外摘除能有效控制眼压。对于维吾尔族人患本病几率较汉族人高,考虑与种族因素有关,但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美玉.青光眼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8-429.

  2 惠延年.眼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

  3 李弘,张洪沛.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6):544.

  

作者: 卢振林,李厚凤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