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10年第7卷第2期

F-ERG、VEP联合检测对白内障术后效果的评估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联合检查以往视功能检测主要是视力、光定位检查、辨色力、瞳孔对光反应检查等。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视觉电生理检测有利于客观地了解患者的视网膜功能及视神经功能情况,对手术疗效预先做出必要的评估。笔者对200例(234眼)各种白内障患者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明适应、暗适应、视诱发电位(VEP)联合检测,有效......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白内障;闪光视网膜电图;视语发电位;联合检查

  以往视功能检测主要是视力、光定位检查、辨色力、瞳孔对光反应检查等。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视觉电生理检测有利于客观地了解患者的视网膜功能及视神经功能情况,对手术疗效预先做出必要的评估。笔者对200例(234眼)各种白内障患者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明适应、暗适应、视诱发电位(VEP)联合检测,有效地预测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准备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0例(234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74眼,先天性白内障15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2眼,外伤性白内障10眼,并发性白内障13眼;男89例,女1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96岁,平均71.2岁;术前视力为光感至0.4;晶状体混浊程度(LOCSⅡ分类法[1]),Ⅰ级核15眼,Ⅱ级核76眼,Ⅲ级核92眼,Ⅳ级以上者51眼。

  1.2 方法 电生理测定均在术前14天内进行。按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2],进行F-ERG明适应、暗适应、P-VEP/F-VEP的测定。先检测VEP,首先测P-VEP,如果检测不到,则检测F-VEP;然后进行F-ERG暗适应、明适应检测。

  VEP检测:作用电极置于枕骨结节上方1.5~2.0cm处,即枕点(Oz),参考电极置于前额正中,即额点(Fz),地电极置耳后,瞳孔处于自然状态,屈光不正给予矫正。

  F-ERG检测:受检者用眼罩先记录暗视ERG后记录明视ERG;用0.5%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直径≥7mm以上,暗适应30min,双眼同时记录,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及地电极为盘状银制电极,分别置于两侧下睑皮肤、两侧太阳穴和前额。明适应10min后进行明视ERG检测。各项检测参数设置参照国际临床视网膜电图(ERG)有关标准[2]。

  1.3 判断标准 对F-ERG及VEP的波幅、潜伏期以本实验室正常标准比较分析,分为正常、轻度降低(振幅降低<20%)、中度降低(振幅降低20%~55%)、重度降低(振幅降低>55%)及记不到波[3]。结果均以(±s)表示。

  2 结果

  记录F-ERG的b波及P-VEP的P100及F-VEP的P2的反应。术后视力与术前测定结果的比较,见表1~4。表1 术后视力与术前P-VEP测定的对比表2 术后视力与术前VEP潜伏期测定的对比表3 术后视力与术前明视F-ERG测定的对比表4 术后视力与术前暗视F-ERG测定的对比

  3 讨论

  视觉电生理测定是一种客观的视功能测定方法,特别对屈光间质混浊者具有客观评价的价值[4]。用电生理方法尽管有屈光间质的混浊,也可能把深层视网膜疾病与浅层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视神经病变鉴别开来。对屈光间质混浊的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的目的在于判定患者的视力下降是否仅由屈光间质的透明度下降引起,还是合并有眼底或视神经病变;电生理检查还可以预测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检查时应首选全视野闪光刺激,当闪光强度足够大,无论屈光间质的混浊程度如何仍可记录到正常的反应。

  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好坏与视网膜黄斑部功能直接相关。传统的光定位检查,辨色力检查可以大致了解视网膜周边部及黄斑部锥细胞功能状态。白内障患者由于屈光间质的混浊影响了眼底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作为有效判断眼底视路功能的方法[5],可以有效地了解视网膜周边部及黄斑部锥细胞功能状态。对白内障的患者术前进行电生理检查的目的在于判定患者的视力下降是否仅由晶体的透明度下降引起,还是合并有眼底或视神经病变;还可以预测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

  当晶状体混浊很致密,核高度硬化时,可采取提高光刺激强度来抵消被吸收的光,测得的ERG仍有明显降低,则表明混浊的晶状体后可能存在有视网膜病变,若振幅降低同时伴有潜伏期延长,则提示可能是弥漫性视网膜损害[5]。白内障伴有视网膜脱离时,ERG熄灭或仅记录到一个低振幅、长潜伏期的小明视反应;许多研究证实术前ERG反应振幅越接近正常,术后视力就恢复越好,呈正相关。

  VEP检查结果主要反映视网膜黄斑部和视神经功能,F-VEP由于波形和潜伏期正常值的变异过大,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但是该检查方法适用于因视力低下而不能辨认图形的患者,以及图形VEP检查不合作者,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屈光间质混浊患者的术后视功能。对于黄斑中心凹及视神经病变的患者,术前F-VEP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术后视功能情况[6]。闪光VEP P2波振幅是评价视神经损害的敏感指标,并早于视野的改变。当混浊程度不很严重,仍可进行眼底检查时,闪光VEP检查结果不够精确,此时应选用大方格及高对比度P-VEP检查。当F-VEP振幅降低45%以上或潜伏期延长20ms时,提示手术后视力恢复不良。潜伏期的延长对诊断视神经损害更有帮助。本组资料显示P-VEP波幅正常的患者术后视力0.5以上占75.86%,P-VEP潜伏期正常的患者术后视力0.5以上占86.67%,F-VEP潜伏期正常的患者术后视力0.5以上占85.37%。

  白内障术前ERG反应与术后视力恢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F-ERG的b波波幅与术后视力有明显正相关,而与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7]。如果各项ERG振幅正常或轻度异常,则表明其视网膜视杆、视锥细胞功能良好,预计术后视力恢复亦较好;如果振幅明显降低或记录不到,则提示其视网膜功能很差,术后疗效不佳[7]。Vrijland等[8]研究表明术前明视F-ERG的b波振幅为正常值75%~100%患眼中,90%的患眼术后视力在0.5以上;b波振幅为正常值50%~75%中,77%的眼术后视力在0.5以上;b波振幅为正常值25%~50%中,39%的眼术后视力在0.5以上,39%的眼视力<0.1;b波振幅为正常值10%~25%中,其中有3只眼术后视力<0.1。本组资料显示:明视ERG正常的患者术后视力0.5以上占87.67%;暗视ERG正常的患者术后视力0.5以上占81.48%。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的客观检查手段。白内障患者在排除了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对于其术后的最终视力,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作出了有效的提示。对白内障的患者术前进行F-ERG及VEP检测能判定患者的视力下降是否仅由屈光间质的透明度下降引起,还是合并有眼底病变;能预测手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由于ERG和VEP各自的局限性和互补性,联合使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优于任何一种单一检查,可以得到更多的有关视功能的信息,为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Chylack LT Jr,Leske MC,McCarthy D,et al.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Ⅱ(LOCSⅡ).Arch Ophthalmol,1983,95:626-636.

  2 Marmor MF,Zrenner E.Standard for clinical electroretinography (1994 update).Doc Ophthalmol,1995,89(3):199-210.

  3 张起,吴德正.100例白内障的ERG分析.实用眼科杂志,1994,1:9-11.

  4 吴乐正,吴德正.视网膜电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97-298.

  5 吴乐正,吴德正.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1;16-32.

  6 吴德正,吴乐正.眼科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0-96.

  7 胡俊喜,张子英.闪光ERG和闪光vEP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预测.新乡医学院学报,1997,14:231.

  8 Vrijland HR, Vanlith GHM. The value of preoperative electro-ophthalmolgical examination before cataract extraction. Doc Ophthalmol,1983,55(1-2):153-158.

  

作者: 胡长娥,朱亚红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