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5期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儿童精神病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儿童精神病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预防性护理、应急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帮助患儿克服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结果消除了患儿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增加了患儿对药物的依从性。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所产生的药物副作用,通过正确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儿童精神病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预防性护理、应急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帮助患儿克服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结果 消除了患儿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增加了患儿对药物的依从性。结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所产生的药物副作用,通过正确的治疗、护理,可以及时得以控制,促进康复。

   关键词 抗精神病新药 儿童精神疾病 药物作用 护理

   在儿童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在以往临床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对儿童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常常导致患儿在疾病得以控制的同时,随之出现较为严重的认知退化,反应迟钝,智力受损,影响病愈后患儿的学习及生活能力。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在有很多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投入临床使用,它们与老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药效好,副作用少,对患儿能力的损害轻,所以,现在已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在儿童精神科中常见使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利培酮(维思通)、富马奎的平(启维)、富马奎硫平(思瑞康),但这些新型药物在儿童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笔者发现,也常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并且有的药物副作用来势较猛,在临床上也鲜有报道。有文献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因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而最终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达不到真正的治疗 [1]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本病区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使用此类药物的住院患者,发生的药物副作用进行了统计,并针对这些药物副作用的护理做了表述。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本科使用维思通、启维、思瑞康3种药物的患儿103例,男52例,女51例。其中使用维思通治疗57例,男28例,女29例;使用启维治疗38例,男20例,女18例;使用思瑞康治疗8例,男4例,女4例。使用此3类药物的患儿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16岁。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83例,孤独症5例,分裂样精神病3例,病毒性脑炎3例,抽动症2例,抑郁发作2例,精神障碍2例,适应障碍2例,癔症1例。

   1.2 3种药物及副作用简介 维思通(利培酮):口服完全被吸收,1~2h达血浓度高峰,吸收不受食物影响。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头痛、头晕、口干、嗜睡、震颤等。启维(富马奎的平):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脑内多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阻断中枢D2—多巴胺受体和5-HT 2 受体而起作用。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消化不良、便秘、体位性低血压、体重增加等。思瑞康(富马奎硫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其副作用为头痛、便秘、口干等。

   1.3 患儿服用此3类药物发生的副作用 见表1。 表1 3类药物的副作用 (略)其中,服用启维的患儿中发生1例药物性肝炎造成严重肝损害。服用思瑞康的患儿中引起1例白细胞骤降造成白细胞持续低于3.0×10 9 /L达数周。

   2 护理

   2.1 预防性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大都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近来虽然抗精神病药物相对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笔者仍能发现其存在着不少副作用;并因为新型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时间较短,有的药物还没有在儿童精神病治疗中取得有效的验证,所以有些副作用尚未明显表现出来。如本病房患儿在服用启维治疗时就发生了1例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这在启维的药品说明书中是没有明确体现出来的,并且在临床报道上也极少见。这就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注意观察病情,掌握病人用药情况,及早发现病人的异常表现,对病情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当 发现病人出现任何不适时,都应该深入了解,查明原因,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做到早期现,正确处理,这样治疗护理得当,可以使病人药物副作用得以及早治疗、控制,使病情有较好的预后。

   2.2 应急护理 在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时,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的副作用。如上所提及的1例严重药物性肝损害及另1例严重的白细胞骤减的病人,因临床上少见而缺乏相对应的护理急救经验,加之病情来势凶猛,这就需要护士有很好的应急护理能力。在遇到这些危重病情发生时,护士应临阵不乱,对病人的病情及用药要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向医生汇报的同时,分工协作,着手进行治疗抢救的配合工作,以尽早尽快地执行医嘱,开展治疗护理。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进展,针对病人的病情,科学地、客观地进行有效的护理。如对于白细胞骤减的病人,笔者首先采取了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因病人抵抗力下降,使其继发其它感染。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还不断地动态地收集、获取准确的资料,根据病情的转归,不断更新增添新的、有效的护理内容并迅速在临床实施,以确保病人治疗用药的安全,促进病情的好转。

   2.3 病情观察 精神病患儿因年幼或精神症状较重,往往表达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从病人衣、食、住、行等方面观察料理患儿。药物的副作用常是循序渐进的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护士工作认真仔细,从小处观察,不能放过病人任何细微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查明原因。另外,患儿在发生药物副作用后,为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常会因此得以减药、换药、甚至停药,这时患儿的病情会发生反复,患儿会因此出现极不稳定,易激惹的情绪;症状得不到控制,可能一些攻击行为、幻觉、妄想等症状又会出现,并会因此而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加强精神症状的观察,减少不良因素对患儿的刺激,减少患儿之间的相互干扰,多关心体贴患儿,在其病情及体力许可的情况下,丰富其住院生活,以分散其注意力。所以在严密观察副作用症状改善的同时,精神症状的观察也尤为重要。

   2.4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药物的评价不再单纯应用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等生物指标,而是结合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2]  。有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内容”的暗示对药物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对药物的治疗效应起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药物的副作用也起着较大的影响 [3]  。患儿因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躯体症状,使痛苦增加,对医护人员的心理依赖性会因此加深,这时就需要护士通过护患沟通使病人获得对抗疾病及药物副作用的知识,通过护患的不断沟通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及安慰。病人会因副作用的发生对治疗及抗精神病药物产生恐惧心理,使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这时护士因充分理解病人的不良心境,针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向其解释通过调整药物是可以避免此类情况再度发生的,通过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消除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的,以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的信心,使患儿逐步适应药物治疗,调节好心态。在护士的工作中,也应尽量避免加大暗示或夸大药物的副作用,使患儿能够慢慢接受自己所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减少对药物副作用的畏惧,增强他们对药物的依从性,并使他们在态度上也显示出,对所服药物有更多的理解,对副作用的发生有更多的宽容。

   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 [4]。儿童精神科的患儿大多年幼,自知力低,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对住院有着较强的抵触情绪。住院使患儿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也相对产生了变动,本身的不适应、精神症状的存在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严重困扰着他们的住院情绪,常会有很强烈的反应表现出。加之家长对患儿病情及副作用产生的焦虑、担心、茫然,随着药物副作用的出现,使家长产生医疗的不信任,担心患儿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性,家长这样的焦虑,会影响着患儿的情绪,使患儿更觉得无助。并且,因精神患儿人的特殊性,有时过早或过晚让他们了解药物的副作用都可能导致他们的不安及情绪波动,都会有可能使他们对治疗护理不合作。所以,护士需根据患儿的病情及所发生的副作用的可能,针对性地、适时地、有效地制定教育计划,并不断地根据病情、用药及时修订。由于儿童精神科的特殊性,家属在健康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对象,因为他们的健康知识掌握及情绪状况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治疗。所以在实施健康教 育时,护士随时要和患儿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让他们了解药物的功效及有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向其解释药物副作用产生的基本原因及可治愈性。在发生药物副作用后,护理人员应先稳定家长及患儿的情绪,真诚地表现出对家长及患儿的同情,对他们因药物副作用所产生的焦虑,给予充分的安慰和关心。并与其分析药物发生副作用的原因,讲清治疗护理的措施,使他们理解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发生是可治疗的,并且也是可以通过换药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的,以取得家长及患儿的配合。鼓励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医疗检查及药物治疗。并对因药物副作用造成的停药、减药、换药,可能引起精神症状的反复,给予必要的说明,以稳定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另外,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单人针对性宣教,小组宣教,也可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专栏,但更重要的是需督促和强化对精神病患儿的健康教育的实施,需多次健康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4 讨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虽然较之过去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有所减少,减轻,但根据个体差异,仍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不可预知的副作用。所以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药物的药性及有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且合理掌握用药时间,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药物副作用对患儿有可能造成的伤害,应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并及时尽早的在副作用发生后,使其缓解、消除。提高患儿心理应激能力,消除副作用有可能使患儿对精神病药物产生负性认识降低,增加患儿对药物的依从性,使患儿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蕾,李凌红,杨德森,等.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145.

   2 牟玉霞,张场,王红.药物加暗示与单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7-18.

   3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实用护理杂志,2002,17(3):54-55.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南京脑科医院

   (收稿日期:2004-11-12)

   (编辑晓 青)

作者: 林帆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