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期

发生先天梅毒的高危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附31例临床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发生先天梅毒的有效措施,旨在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总结1997~2003年重庆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高危因素。结果胎传梅毒的发生,与父母的生活环境,从事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加强性道德、性卫生的宣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发生先天梅毒的有效措施,旨在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的生存质量。 方法  通过总结1997~2003年重庆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高危因素。 结果  胎传梅毒的发生,与父母的生活环境,从事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加强性道德、性卫生的宣传教育及性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及孕前检查,加强孕妇学校建设,做好孕期管理和监测;做好梅毒血清学阳性妇女的驱梅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关键词  先天梅毒 高危因素 预防

  先天梅毒(也称胎传梅毒)是患梅毒的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屏障所致的胎儿先天性感染。本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上升趋势,我国也以19.76%的年增长率上升。胎传梅毒一旦发生,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也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所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率,是每一个围产医学工作者的责任。笔者收集了重庆市儿童医院1997~2003年收治31例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胎传梅毒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3例,女8例,其中1997年1例,1998年1例,1999年2例。2000年4例,2001年10例;就诊年龄2h~2个月,平均26.7d;住院日8h~42d,平均5d。早产儿20例,足月儿11例,其中小于胎龄儿10例;剖宫产2例,顺产29例(其中家中分娩16例);母亲年龄20~32岁,平均24.5岁;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构成见表1;母亲产前检查次数:≥3次者2例,2次者3例,1次者5例,21例未做产前检查;全部孕妇均未做血清学检查。

  表1 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构成表 例(略)

  1.2 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26例,表现为全身或手足局部皮肤膜状脱皮,掌跖部圆形大疱,肛周红色丘疹,口周放射状皲裂等;黏膜损害1例,表现为顽固性脓性鼻涕;骨损害16例,表现为长骨平片明显异常,其中3例为肢体假性瘫痪;肺炎21例,均被胸片证实为“肺间质改变”;肾损害8例,均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肝大18例,其中11例合并脾肿大;病理性黄疸21例;贫血16例,其中重度贫血3例,中度贫血5例,轻度贫血8例。

  1.3 实验室检查 患儿TRUST及TPHA检查均阳性。患儿父母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者8例,仅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5例,余18例患儿父母拒绝梅毒血清学检查。

    1.4 治疗及转归 均采用水剂青霉素5~10万u/kg iv q12h,连用10~14d,并予相应的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5例治愈(其中1例住院42d,治愈后家属拒绝认领,终成为弃婴)。23例住院1~3d均自动放弃治疗;3例由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医治无效死亡。全部患儿失访。

  2 高危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胎传梅毒的发生,与父母所处的生活环境,从事职业及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经济窘迫,低收入或无固定收入,工作流动性大,夫妻两地分居,以及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是本组胎传梅毒的家庭背景特点。31例孕母中仅10例作过产前检查,而有21例从未作过产前检查,且有16例家中分娩,由此可知其保健意识相当淡薄。而且,在面对先天梅毒患儿时,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极其脆弱,有23例选择放弃,尤为恶劣的是有1例父母拒不认领孩子,让社会来承担其错误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放弃治疗的23例中有没有成为街头弃婴的亦不可知。可见胎传梅毒的发生将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及不安定因素。

  3 先天梅毒的预防措施探讨

  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梅毒在年轻妇女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孕期保健的重视程度,那么如何有效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性道德、性卫生的宣传及性病知识的普及教育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文明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特别是现代年轻人提倡“张扬个性,回归自然”,实质是追求物质享受和感观享受。各种色情行业,死灰复燃,使性病如梅毒、淋病卷土
    重来,许多江湖庸医也应运而生,各种治疗性病的广 告铺天盖地,使性病患者得不到科学而规范的治疗而留下严重的隐患。所以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性道德宣传,使年轻男女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及正确的荣辱观;大力宏扬夫妻间的性忠贞与诚信,减少性滥交与乱交的发生;对某些高危人群应进行性卫生宣教,推广避孕套的使用;同时应普及性病相关知识教育,尽可能减少性病的传播途径。这是预防先天梅毒的根本措施。

    3.2 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及孕前检查 孕前检查是为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设立的一道屏障,同时也为先天梅毒的发生设立的一道防线。对孕前男女的生殖系统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对从事“高危职业者”应常规行性病筛查,如有梅毒血清学阳性者,应暂缓怀孕,应进行系统而规范的驱梅治疗。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期梅毒妇女血清UDRL滴度下降4倍以上,并持续3~4个月,晚期潜伏期梅毒妇女血清UDRL滴度下降4倍以上并持续6个月以上,为临床痊愈 [1] 。方能计划怀孕。同时对未孕夫妇进行科学的性知识、性道德、性卫生及性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让他们掌握性病的预防知识。

    3.3 加强孕妇学校建设,做好孕期管理和监测 梅毒螺旋体的垂直传播可发生在孕期的任何阶段和梅毒的任何一期。患有梅毒的妇女妊娠或妊娠期感染梅毒而未行正规驱梅治疗,胎儿受染率高达70%~100% [2] ,亦有学者报道 [3] 娩下正常胎儿的几率只有20%,另有30%死产、10%新生儿期死亡,远期随访精神智力障碍者占40%。孕期梅毒所处的阶段不同,发生垂直传播的几率也不同。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初期及二期梅毒孕妇其胎儿受染率为50%,早期潜伏期梅毒胎传几率为40%,而晚期梅毒孕妇胎儿受染率为6%~14%。但如果孕妇早期接受治疗可大大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Mcfarlin [4] 报道孕早期和孕25周以后进行驱梅治疗者,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16.1%和46%对有二期梅毒的孕妇在孕初3个月及孕末3个月各行1个疗程驱梅治疗,可使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从90%降至2%以下。但绝大多数梅毒孕妇没有症状,呈潜伏感染症状不易被发现。所以受孕后的筛查是预防先天梅毒的关键。故应加强孕妇学校的建设,对学校辖区的每名孕妇应建档设卡,提供优质的孕期保健服务。孕期保健时应对每个孕妇行常规的Torch筛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研究发现55%感染梅毒的孕妇有明显的高危因素 [5] ,常见高危因素有:单亲母亲,贫困及吸毒孕妇,无业游民和进城打工的农民,从事色情服务者,配偶从事司机、个体等职业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没有充分产前检查或虽有产前检查但是未作梅毒血清学筛查者。这与笔者总结的临床资料一致。美国疾控中心(CDC) [6] 强调对高危孕妇应频繁产检。产前第1次体检时即应作梅毒筛查,预产期前3个月和分娩前后应重复检测,甚至每个月1次。深圳市政府已将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查列为孕期的常规检查并免费,使当地先天梅毒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可见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不仅是围产期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参与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使预防工作能够扎实而深入的开展。

    3.4 做好梅毒血清学阳性孕妇的驱梅治疗 青霉素是孕期唯一可接受的药物。它可以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并可以达到杀死梅毒螺旋体的浓度。其它具有同样疗效的药物或对胎儿有害(如强力霉素)或穿透胎盘屏障的能力低下(如红霉素),一般不用于妊娠期梅毒的治疗。

    因为梅毒螺旋体繁殖周期长(30~33h),全国梅毒流病学调查协作组强调规范化药物为“普鲁卡因、青霉素”和“苄星青霉素”,以克服水剂青霉素吸收快、半衰期短,不能维持血中有效抑菌浓度的缺点。治疗方案:(1)孕初期3个月与孕末期3个月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10d,可使先天梅毒的发病率降至1%左右 [7] 。(2)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用3周,预防先天梅毒的有效率为98% [1] 。(3)如青霉素过敏,以前主张行脱敏治疗,现主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总之,先天梅毒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孕前的健康教育、孕期的管理和监测以及梅毒孕妇的驱梅毒治疗,都是围产医学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只有从各个环节把好关,才能将先天梅毒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围产儿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Alexamder IM,Sheffield JS,Sanchez PI,et a1.Efficacy of treatment for syphilis in pregnancy.Obstet Gynecol,1987,93(1):5-8.

    2 Estreich S,Froster GE.STD in children introduction.Genitourin Med,1992,68:2-8.

    3 Joe IG,Ray lues-lues.Marternal and r fetal consideration of syphilis.Obstetrical and Gynecological survery,1995,50:845.

    4 Mcfarlin BL,Bottorrs SF,Dock BS,et a1.Epidernic syphilis:mater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genitel infections.Am J obstet Gyencol,1994,20:535-540.

    5 樊尚荣,董悦.先天梅毒.围产医学杂志,1999,2(1):61-62.

    6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1993.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treatmentguidelines.MMWR,1993,42:27-30.

    7 曾国章,杨长仪.新生儿胎传梅毒12例临床分析.新生儿科杂志,1997,12(6):278-279.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638500四川省广安地区邻水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重庆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作者: 何亚莉陈贻骥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