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纳洛酮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方法按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40例,氨茶碱对照组38例。结果纳洛酮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氨茶碱。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方法  按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40例,氨茶碱对照组38例。 结果  纳洛酮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氨茶碱。两组相比,χ 2 =4.18,P<0.05,χ 2 =6.08,P<0.02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纳洛酮 早产儿 原发性呼吸暂停
     
  我科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1999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产房自然分娩,无窒息,胎龄小于37周,因早产而转儿科监护者。经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早产儿呼吸及经皮氧饱和度,符合新生儿呼吸暂停诊断标准,并摄X线胸片排除肺部疾病。查头颅CT排除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查血生化排除低血糖、低钙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疾病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8例,随机分两组。纳洛酮治疗组:共40例,男26例,女14例,男∶女为1.85∶1。胎龄<32周4例,~34周24例,~37周12例。出生体重<1500g6例,~2000g17例,~2500g10例,>2500g7例。呼吸暂停发生时间<3d11例,~5d11例,>5d18例。氨茶碱对照组:共38例,男23例,女15例,男∶女为1.53∶1。胎龄<32周5例,~34周23例,~37周10例。出生体重<1500g5例,~2000g19例,~2500g9例,>2500g5例。呼吸暂停发生时间<3d11例,~5d18例,>5d9例。两组胎龄、体重、吸呼暂停发生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温箱保暖、母乳喂养、VitK 1 、止血敏、鲁米那钠等预防颅内出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糖、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纳洛酮0.01~0.03mg/kg加5%葡萄糖液1ml稀释后静脉推注,继而给予0.5μg/(kg·min)输液泵静脉滴注维持10~18h,连续用药3~5天。对照组应用氨茶碱,首剂按4~6mg/kg稀释后静脉滴注,12h后,以0.5mg/(kg·h)速度输液泵静脉维持5~10h,用药3~5天。两组均每日观察心率、呼吸及呼吸暂停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后24h,未再出现呼吸暂停;有效:用药后72h,未再出现呼吸暂停;无效:用药后72h,仍发生呼吸暂停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显效率60.0%(24/40),有效13例,有效率32.5%(13/40),总有效率92.5%(37/40),无效3例,无效率7.5%(3/40)。对照组:显效14例,显效率36.8%(14/38),有效13例,有效率34.2%(13/38),总有效率71.0%(27/38),无效11例,无效率29%(11/38)。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χ 2 =4.18,P<0.05及χ 2 =6.08,P<0.025)。
    
  3 讨论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抢救,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病死率高。既往应用氨茶碱或咖啡因治疗,已屡见报道,应用纳洛酮治疗,是病因治疗,是氨茶碱所不具备的。
   
  陆中权等检测发现,早产儿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其血浆中β-EP明显高于未发生呼吸暂停者,其血浆浓度以生后3~5天最高,可持续至生后第9天。本组资料中呼吸暂停者占50%(39/78),发生在生后第3~5天,与报道一致。β-EP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降低脑干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抑制其通气功能,减慢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破坏体内维持氧交换的生理平衡机制,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同时还引起心血管紊乱,包括心率减慢,脑血流减慢及血管调节受损等。另一方面,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又进一步刺激β-EP释放入血,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呼吸暂停反复发作。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可全面拮抗和阻断β-EP对人体的生物作用,清除或减轻对人体细胞的损伤,针对性拮抗及阻断β-EP对呼吸循环及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
   
  纳洛酮疗效优于氨茶碱。纳洛酮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氨茶碱,差异有显著性(χ 2 =4.18,P<0.055;χ 2 =6.08,P<0.025),提示原发性呼吸暂停与β-EP有关,纳洛酮是病因治疗,针对性强,疗效佳。纳洛酮半衰期极短;首次静脉推注后,以输液泵静脉维持用药为宜,无副作用。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是作为呼吸兴奋剂,增强早产儿自主呼吸,解除呼吸抑制,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会增加患儿脑细胞氧耗量,静脉滴注氨茶碱后,可使脑血流降低10%~15%,有加重脑缺氧可能,对早产儿极为不利。因此,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编辑川 夏)

  作者单位:462300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周慧敏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