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小儿散发病毒性脑炎8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我科于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病毒性脑炎82例,经临床治疗后病情好转,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少数有肢体瘫痪。...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病毒性脑炎82例,经临床治疗后病情好转,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8个月~14岁。发病3天内入院者27例,1周内入院55例,病前或发病同时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52例。为四季散发,以夏秋季较多,住院最短者5天,最长者26天。
   
  1.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少数有肢体瘫痪。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64例发热在39℃以上,头痛71例,呕吐43例,意识障碍75例,肢体瘫痪3例。
   
  1.3 辅助检查 82例均做脑脊液检查,异常者69例。82例血常规检查有44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基本正常。38例进行了脑CT扫描,异常24例,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灶。41例做脑电图检查,其中轻度异常11例,中度异常14例,高度异常8例,正常8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的慢波活动。
   
  1.4 治疗与结果 本组病例采用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3~7天,抗惊厥用鲁米那负荷量为10~20mg/kg,用5~10天。速尿每次1~2mg/kg,地塞米松每次0.3~0.5mg/kg,交替静注,抗病毒用病毒唑10~15mg/kg。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脑细胞营养剂。抗生素抗感染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结果75例治愈,5例好转,2例死亡。

  2 讨论
    
  2.1 发病原因及诊断措施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由多种病毒引起,约80%以上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柯萨奇病毒B 5 和埃可病毒4、6、9、Ⅱ型等,虫蝶病毒致病者约5%,此外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病原。目前,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及脑电图、CT等,仅有约1/4的病例可查出确切的致病病毒。本组资料显示,脑脊液的 变化与病情的轻重无平行关系。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其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一致,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已为专家认可 [1] 。CT扫描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病毒性脑炎的CT表现特点是散在的点状或片状密度减低灶 [2] 。
   
  2.2 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1)控制脑水肿:用甘露醇、速尿和激素交替使用,随时调整输液速度与成分,使患儿始终保持轻度脱水。皮质类胆固醇有抗炎、抗水肿及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有减轻神经组织损害的作用,特别对于颅内压增高更是应用指征。激素对病毒感染有益无害 [3] 。目前认为无环鸟苷为高效广谱抗病毒药,可作为治疗单纯疱疹脑炎的首选药物。应用鲁米那不仅为了控制惊厥,还有清除氧自由基和降低脑代谢的作用。(2)脑活素的应用:脑活素是必需的游离氨基酸,结合组成的低分子肽,具有促进人体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并影响其呼吸链,改善脑神经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脑组织内葡萄糖和氧的利用,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化学毒物和病毒感染的侵害,刺激脑和神经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生长,增加其密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使脑神经系统的营养得到充分供应 [4] 。本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总之,小儿病毒性脑炎经早期诊断,常规治疗,使用激素、抗病毒药物、应用甘露醇、脑活素,对症支持治疗,多数能治愈,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华,吴保敏.急性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磁共振改变与临床诊断及预后关系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6):375.
   
  2 田玉莲,广慧芳.45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临床与CT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4):218.
   
  3 周水珍,孙道开.病毒性脑炎治疗进展.小儿急救医学,1998,5(1):6.
   
  4 李锡,郝贵.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临床儿科杂志,1996,1(14):8.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445600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周进国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