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1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明确心律失常与病毒性心肌炎(VM)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112例VM患儿病例发生心律失常的例数及心电图、心肌酶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本文中112例VM患儿,其中67例并心律失常,占60%。心律失常患儿心肌酶升高者均以CK-MB升高最为显著,均50%,心电图异常中以短阵室速的5种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明确心律失常与病毒性心肌炎(VM)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近4年收治的112例VM患儿病例发生心律失常的例数及心电图、心肌酶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  本文中112例VM患儿,其中67例并心律失常,占60%;室早23例,房早14例,房室传导阻滞23例,室速10例,窦缓8例,室上速3例。心律失常患儿心肌酶升高者均以CK-MB升高最为显著,均>50%,心电图异常中以短阵室速的5种心肌酶升高的百分比最高,均高于50%。其中室速的10例患儿中CK-MB升高者有9例,占90%。 结论  心律失常是VM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搏又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形式,占心肌炎患儿的33%,对心肌炎患儿治疗的同时必须及时治疗心律失常。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小儿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日趋上升。其中,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主要指标和常见的临床表现。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期间门诊住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VM)112例患儿结合心电图、心肌酶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VM患儿112例,男52例,女60例;其中年龄4岁以下18例,4~6岁33例,7~9岁31例,10~12岁30例。其中心律失常67例,占60%,此67例VM并心律失常患儿中室早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2~10岁;房室传导阻滞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1~11岁;室速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在8个月~4岁;窦缓8例,男5例,女3例,年龄在4~9岁;室上速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在17天~3岁;均符合1999年9月在昆明修订的VM诊断标准 [1] 。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上述患儿均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描记前小儿安静休息10min,纸速25mm/s,电压1mm=0.1mV,每例均常规描记11个导联,即3个标准导联(Ⅰ、Ⅱ、Ⅲ导联),3个加压肢导联(aVR、aVL、aVF导联)和5个胸导联(V 1 、V 3 、V 5 、V 6 、V 3 R导联)。
   
  1.2.2 心肌酶谱测定 前述患儿均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AST)。

  2 结果
    
  2.1 112例VM患儿心电图心律失常情况 见表1。
    
  表1 112例VM患儿心律失常情况(略)
    
  2.2 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与心肌酶的关系 见表2。由表2可见,各种心电图改变中均以CK-MB升高最为显著,均>50%,经统计学处理CK-MB升高的百分比均高于其他心肌酶,心电图异常中以短阵室速的5种心肌酶升高的百分比最高,均高于50%,其中CK-MB增高的值达到90%。 

  表2 112例VM患儿心电图与心肌酶的关系(略)
     
  3 治疗与转归
    
  上述病例住院期间均给予心肌炎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大量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E,中药黄芪30g,丹参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次,6剂为1个疗程,二磷酸果糖(FDP)治疗。37例早搏均先应用心律平每次5mg/(kg·次),1次/6h,早搏均减少,但早搏消失较慢;10例应用心律平10天后早搏次数较多,如用乙吗噻嗪,每次2.5mg/kg,1次/6h,早搏均减少,但4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停药3天后改为乙胺碘呋酮10mg/(kg·d),10天后早搏减少。房室传导阻滞23例,加用地塞米松(0.2~0.4)mg/kg iv qd,5天后11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12例无显著效果。室速10例均用利多卡因每次1mg/kg,8例转为窦性,另有2例用3次后转为窦性,室上速3例用压迫眼球等方法均无效,用地高辛24h洋地黄化加心律平每次5mg/kg,3天后转为窦性。
    
  4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肌炎最常见的表现,也是诊断的主要指标,心律失常中以早搏最多见。根据112例患儿中占33%,早搏治疗最为困难,早搏治疗以心律平和乙胺碘呋酮疗效最好,但乙胺碘呋酮见效慢、副作用大,因此首选心律平,心律平对室早有效率达85%,对房早有效率达75%,一般3天即可见效,如心律平5mg/(kg·次),1次/6h仍未见效,可加用乙吗噻嗪每次2.5mg/kg,1次/6h,疗效显著,但很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根据我们的病例观察10例中有4例,因此用心律平+乙吗噻嗪每3天复查1次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对用心律平+乙吗噻嗪复发或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则应改用乙胺碘呋酮,由于早搏恢复较慢,一般要几个月,因此,可出院后在门诊治疗。心肌炎并房室传导阻滞也较常见,112例中有23例,占20.5%,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观察很难恢复,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654-2只能提高心率,不能改善传导,应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疗程为7~10天,开始3天应加大剂量,多数病例不能恢复,笔者治疗的23例中12例未恢复,但心室律不很慢,患儿能耐受。对室性心动过速是危重急症,易并发心源性休克,利多卡因1mg/kg是最有效的治疗,多巴胺提高血压,大剂量维生素C和大剂量激素亦很重要。患儿易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纠正。室上性心动过速也不少见,小儿室上速用压迫眼球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均无效。ATP、心律平静脉给药疗效显著,但不持久,小儿以洋地黄化加心律平治疗效果好,此病很容易复发,因此,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小剂量心律平1~3mg/(kg·次),q8h连用3个月对预防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铁吉.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2002,38(2):75. 

  (编辑新 竹)

  作者单位:271500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

作者: 史凤锦 王欣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