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纳洛酮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附20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病,其重症病例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危害严重。笔者给予纳洛酮治疗,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将2002~200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病,其重症病例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危害严重。笔者给予纳洛酮治疗,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2~200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3岁13例,~7岁4例,~14岁3例。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3岁15例,~7岁6例,~14岁4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毒性脑炎根据临床程度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暴发型。重型、暴发型归为重症组[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降颅压、镇静止痉、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之外,予以纳洛酮(湖南益侨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0.01~0.04mg/kg加入5%GS液5ml中iv,q1h~q4h,直至患儿自主呼吸稳定,神志清楚,体温下降,逐渐减少用药次数,至病情稳定后停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24h内患儿神志转清,热退,呼吸规则;有效:24~48h内上述症状减轻;无效:治疗48h后患儿仍神志不清,热不退,反复抽搐,甚至出现脑干症状死亡者。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1例(55%),有效8例(40%),无效1例(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7例(28%),有效12例(48%),无效6例(24%),总有效率76%。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9.05,P<0.01)。

  3  讨论

  重症病毒性脑炎主要表现是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症、中枢性呼吸衰竭、脑疝形成、稽留高热、频繁或持续性抽搐、多脏器功能受损至衰竭。昏迷、缺氧常伴β-内啡呔(β-EP)释放增加。纳洛酮因其与吗啡受体亲和力比β-EP大而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β-EP)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其反应[2]。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纳洛酮是神经系统钙离子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拮抗剂,还可改善呼吸抑制,促进意识恢复,调节神经系统兴奋及抑制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减轻脑结构损害。可促进意识障碍恢复,缩短发热、抽搐等恢复的时间[3]。本组统计的资料显示:治疗组意识障碍等纠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临床使用证实,纳洛酮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起效快,其半衰期短(60~90min),药物持续时间1~4h,需足量持续使用维持疗效[4]。本文患儿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过敏及毒副反应,建议作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常规用药。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梁秀龄,刘焯霖.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6.

  2  朱有成(译).镇痛药.阿片类及阿片受体.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4,11(5):288.

  3  吴保敏.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19(7):396-400.

  4  徐叔云.临床药理学(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1.

  作者单位: 336000 江西宜春,宜春市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李文莉李黑大陈新宙杨宽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