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小儿肾结核误诊1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肾结核(nephrotuberculosis)在儿科比较罕见,是一种以反复尿路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以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迷惑临床医生,导致误诊误治。笔者曾遇到1例被误诊误治1年多的病例,现报告如下。患儿于1年多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尿急、偶尔尿痛1周多,在某医院门诊就诊,当时尿检发现有镜下血尿(++),白细胞......

点击显示 收起

    肾结核(nephrotuberculosis)在儿科比较罕见,是一种以反复尿路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以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迷惑临床医生,导致误诊误治。笔者曾遇到1例被误诊误治1年多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儿,女,7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发作1年多,再发2天”来诊。患儿于1年多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尿急、偶尔尿痛1周多,在某医院门诊就诊,当时尿检发现有镜下血尿(++),白细胞5~10个,拟诊为“尿路感染”在某医院门诊治疗近1个月未愈,转至住院治疗,当时经过化验血、尿等多种指标,尿培养,并进行B超全尿路检查等均无异常发现,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病情得到缓解出院,出院诊断是“尿路感染”,但一直有尿检隐血(+~++)存在;8个月后,病情复发,转往另一家市级医院入住,拟诊“尿路感染复发”并再次进行系统全面的各种检验及B超检查,除尿路感染迹象外,仍无异常发现,以大剂量青霉素治疗1周病情得到缓解出院,仍然一直有尿检隐血(+)左右,红细胞3~10个存在;其后至本次病发前,又复发两次,均在不同的医院门诊治疗得以缓解。虽病情暂时缓解,但有惶惶不安之感。直至本次病发,来我处门诊时,尿检:隐血(++++),红细胞5~10个,白细胞15~20个,尿蛋白(+),询及以前各种检查及结果,唯独未作有关结核方面的检查,遂建议进行泌尿系静脉造影、QT试验及尿液的抗酸杆菌培养。结果只进行泌尿系静脉造影后,即支持为“肾结核”的诊断,以后转至传染病科进行抗结核治疗2年多而愈。

  2  讨论

  单纯的小儿肾结核,由于其病的罕见(仅占结核患儿的2%左右),加上病情发作时与普通的尿路感染极其相似,特别在初诊时极容易误诊。作为临床医生,对容易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及持续尿隐血应引起警惕。结核初染至发病时间为3~20年,平均为8年,而出现临床症状时,肾实质已经开始受到损害,损害严重时会出现尿毒症,不可逆转,故早期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本例患儿的家族史中追寻不到结核病史,亦无结核病人接触史,平时及发作时,患儿亦无体质虚弱迹象,更无盗汗、低热等结核病人常有的临床表现,单一的尿隐血更是无从说明病情;而且,从尿隐血的持续似乎也能解释出现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这样的病况,而引起尿隐血的原因本身就很复杂,为了检查尿隐血的原因而最终得不到结果的情况也很常见,这为本病的误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带来困难。若不是本例患儿的家长对孩子的病情非常重视,两次采取住院的方式进行诊断治疗,及时获取了大量的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想要在很短的门诊时间内考虑到结核的可能性确实有些难度。

  另外本例患儿在当初刚刚做了静脉造影时,曾有年轻的放射科医生在静脉造影中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还是后来有经验的放射科主任在读片时发现了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虽然OT试验及尿液抗酸杆菌培养也可能会发现问题,但要正确的定位还会有困难,静脉造影的结果无疑为正确的诊断铺平了道路。

  作者单位: 311200 浙江杭州,浙江萧山医院儿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高惠玲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