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积水性无脑畸形2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例1,患儿,男,3个月。因“对外界反应差,哭声发直2个月”来诊。生后1个月由其养母抚养,用奶粉人工喂养,无呕吐及腹泻,无抽搐史。1个月后曾患支气管肺炎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10天痊愈。...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例1,患儿,男,3个月。因“对外界反应差,哭声发直2个月”来诊。患儿系收养儿。其母孕期、胎次及患儿生产情况不详。生后1个月由其养母抚养,用奶粉人工喂养,无呕吐及腹泻,无抽搐史。1个月后曾患支气管肺炎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10天痊愈。现3个月仍不会抬头及认母。查体:T 36.5℃、P 95次/min、R 38次/min、体重5kg、头围40cm。发育营养一般,神志清楚,精神及对外界反应差,眼神呆滞,头颅稍大,前囟门2cm×2cm,隆起,张力稍高,颅骨缝加宽。眼球活动迟缓。颈无抵抗,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糙,偶有痰鸣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见脐疝。四肢活动可,双下肢肌张力稍高。神经系统检查:觅食反射存在,拥抱反射不完整。踏步反射:以足尖着地,两腿交叉。腱反射亢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Hb  120g/L、RBC 3.8×10/L、WBC 8.7×109/L、N 0.42、L 0.68。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多。颅脑CT平扫示:颅内可见部分小脑、脑干,右颞叶脑实质密度(CT值26~28HU),未见脑沟、脑室影,中线结构尚存在,其余颅内皆被均匀一致性水样密度灶充填,前囟门未闭,颅骨板结构正常。诊断:积水性无脑畸形;支气管炎。

  例2,男,310   30月。反应差伴发呆2个月余。患儿母孕期健康,无明显妊娠反应,无用药史,未接触过放射线。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无窒息史。生后1个月,反应差伴发呆,无呕吐,无抽搐。现3个月不认母。查体:T 36.8℃,P 110次/min,R 36次,W 5.5kg。精神反应差,眼神呆滞。前囟1.5cm×1.5cm,稍隆起,颅骨缝加宽。眼球活动不灵活。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张力高。觅食反射存在,拥抱反射不完整。踏步反射: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化验:血常规正常。颅脑CT扫描示:两侧幕上大脑半球及脑室结构消失,呈大片低密度区,密度与脑脊液等同,仅残存少许枕叶、颞叶脑组织。小脑和中脑结构正常,仍可见部分基底节与丘脑,大脑镰结构正常。诊断:积水性无脑畸形。

  2  讨论

  积水性无脑畸形又名水脑畸形,据文献记载:本病为大脑半球大部缺损的畸形,可以残存颞叶、枕叶或额叶的部分组织,其余皮质部分则由充盈液体的薄膜囊代替。病儿的脑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一般尚残存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头颅大小正常,以后逐渐增大,颅缝裂开,后囟门开大,饱满,对外界反应差,眼直视,呆滞甚至抽搐。本文报告2例与文献记载相符,故诊断成立。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胚胎期颈内动脉未发育或发育不良所致,大脑前中动脉供血的额、颞、顶叶脑组织发育不全,形成大的囊性结构,而由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的枕叶、小脑及部分基底节和丘脑发育基本正常。也有学者认为,本病属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范畴,有多种原因所致,如毒素及先天性病毒(如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等)感染的致畸作用,染色体异常,单基因或多基因异常与环境因素联合影响所致的多因子遗传。许多因素可使神经系统的胚胎发育发生障碍,导致胎儿脑发育异常。

  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预后较差,多在1~2个月内夭折。因此,对本病要加强预防,做好围产期保健及优生优育工作,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单位:1 252500 山东冠县,冠县人民医院儿科

       2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

  (编辑:乔  晓)

作者: 杨保国杨磊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