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小儿腹泻继发营养不良217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康定地区小儿腹泻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方法从患儿性别、发病地区环境、饮食习惯、年龄分布和主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17例腹泻继发营养不良患儿在性别、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发现8个月~4岁患儿营养不良住院构成比例高,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随着患儿年龄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康定地区小儿腹泻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方法  从患儿性别、发病地区环境、饮食习惯、年龄分布和主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17例腹泻继发营养不良患儿在性别、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现8个月~4岁患儿营养不良住院构成比例高,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  婴幼儿营养不仅是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一个条件也是疾病恢复不可缺少的措施。

  【关键词】  慢性腹泻;迁延性;吸收障碍;营养不良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营养物质需要相对较多,患腹泻时,除丢失水和电解质外,因糖类吸收障碍,蛋白质丢失等易引起营养不良,摄入营养物质和热量不足,可致明显消瘦,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水肿。营养不良时,体内物质代谢紊乱,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或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感染,因此死亡率高,所以营养不良是小儿腹泻的严重继发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1年1月~2000年3月本院住院腹泻继发营养不良217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营养不良诊断标准[1]。实验室检查:除少数病例外,大小便培养均正常,少数病例血红蛋白偏低,其余均属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0年间住院营养不良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发病地区、发病时间及主要合并症情况。

  2  结果

  统计我科病房10年来共收治迁延性腹泻继发营养不良217例,病死率达9.68%,是儿科住院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探讨其发病原因[2],以进一步降低小儿腹泻病发生率。

  2.1  病史  217例住院患儿均有慢性腹泻或迁延性腹泻。病史:排葱绿色蛋花水样便,日达5次以上,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8℃~39℃),厌食、呕吐、咳嗽和烦躁症状,来院时均有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和体征。以临床诊断标准分为Ⅰ度45例,Ⅱ度119例,Ⅲ度53例。

  2.2  性别  男138例,占63.59%;女79例,占36.41%。年龄3~12个月33例,占15.21%;12个月~2岁49例,占22.58%;2~3岁82例,占37.79%;3~5岁53例,占24.42%。死亡5~11个月2例,占0.92%;12个月~2岁8例,占3.69%;3岁11例,占5.07%。

  2.3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发绀、肺部啰音102例,占47.00%;皮肤苍白、消瘦、水肿95例,占43.78%;眼球干燥、心音低钝、心脏杂音47例,占21.66%;皮肤剥脱17例,占7.83%;口腔糜烂、皮疹27例,占12.44%;黄疸、肝脾肿大13例,占5.99%。

  2.4  发病时间  10~12月75例,占34.56%;1~3月108例,占49.77%;7~8月34例,占15.67%。

  2.5  入院年龄  2~12个月26例,12~24个月53例,2~3岁103例,3岁以上35例。

  2.6  病程  2~3周45例,3~5周74例;6周~2个月51例,2个月以上47例。

  2.7  并发症  并发支气管肺炎102例,佝偻病24例,痢疾7例,中耳炎3例,其他3例。

  3  治疗

  (1)原则:预防脱水,继续饮食对症处理,加强合理喂养,改善低蛋白血症,改善人畜同居住及水源清洁的环境。(2)体液疗法:保持水、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度4个平衡。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3)营养疗法:提倡母乳喂养和继续饮食,摄入易消化的营养食物,用量由小到多。必要时可静脉用高营养液,或多次少量输新鲜血进行支持疗法。(4)配合中药疗法。

  4  讨论

  统计10年来儿科住院1053例腹泻病患者中,诊断为小儿营养不良的有367例,其中有明确慢性或迁延性腹泻的有217例,故慢性或迁延性腹泻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其中以5岁内婴幼儿发病率高。因此及时控制婴幼儿腹泻病,对于防治营养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腹泻时,肠内二糖酶降低,胰酶胆酸分泌减少,导致小肠消化功能障碍,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而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而致胃黏膜萎缩,小肠黏膜绒毛萎缩,肝细胞脂肪变性等,造成恶性循环,使腹泻迁延难愈。营养不良继续加重。患儿来院时,大多数已发展到Ⅱ~Ⅲ度营养不良,病死率高达9.68%,尤以低蛋白水肿型最高。

  多数蛋白质—热卡腹泻继发营养不良时患儿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呼吸道感染,于饮食疗法的开始几天,许多病人腹泻加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循环衰竭以致死亡。一般认为免疫功能改变肠道感染及小肠、胰腺萎缩是腹泻的原因。近年来生理和化学的研究提示腹泻的主要原因并非肠内细菌过度繁殖,而是肠上皮细胞的器官特异性营养不良。小肠上皮细胞由谷氨酰胺、谷氨酸盐、门冬氨酸盐提供能量,饥饿时亦由酮体提供能量,上述物质55%来自循环,45%来自肠腔。结肠上皮主要由肠腔细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提供,其他有酮体、氨基酸和葡萄糖。这些物质70%来自肠腔,仅30%来自循环,营养不良时,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尤以结肠上皮为甚。小肠吸收脂肪和离子的能力下降,结肠腔内缺少短链脂肪酸,致吸收水钠的功能下降。腹泻可以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使腹泻迁延不愈,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从肠内营养角度治疗小儿慢性或迁延性腹泻;认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以阻断腹泻与营养不良之间的恶性循环[3,4]。

  婴儿合理喂养是减少婴幼儿腹泻的关键,病例中多数系母乳喂养,居住农村牧区,未按时增添辅食。喂养中主要以糌粑面、肥尔粉、糖水、稀饭为主。热量虽够,但长期缺乏蛋白质,而腹泻时最易发生低蛋白水肿。这种病例因全身水肿、贫血、肝大、皮肤感染剥脱等,治疗困难,花费大,疗效差。从实践中深感改善农村牧区婴幼儿合理喂养是很重要的。

  小肠生理功能除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和调节体内蛋白质代谢的功能。当慢性营养不良时体内代谢紊乱。蛋白质缺乏、维生素不足等因素,可使大脑神经细胞增殖减少,甚至脑细胞数永久性减少,影响以后的智能发育。

  因此婴幼儿营养不仅是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一个条件,也是疾病恢复不可缺少的措施,所有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都应当熟悉婴幼儿的营养,宣传合理喂养[5]。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魏承毓,段怒诚.中国腹泻病诊断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  罗光荣,刘祖春,丁建中.儿童感染性腹泻513例病原学分析.中华儿科杂志,1998,36(4):197.

  3  常汝虚,潘瑞宾,朱冰,等.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2,7(7):405.

  4  杜敏联,马华梅.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生长追赶的相关因素分析.实用儿科杂志,1999,(12):719-721.

  5  叶礼燕,吴荔琼.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实用儿科杂志,2001,(5):270-271.

  作者单位: 626000 四川甘孜,甘孜州人民医院

  (编辑:商  洁)

作者: 何三英阿拥王宇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