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少感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17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感染性疾病,它累及范围广泛,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因合并症而死亡。自1995年11月~2005年11月我科应用少感汤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满意。1一般资料从我院1995~2005年11月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随机抽样组成治疗组,共计2176例。对......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感染性疾病,它累及范围广泛,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因合并症而死亡。自1995年11月~2005年11月我科应用少感汤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1995~2005年11月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随机抽样组成治疗组,共计2176例。男1012例,女1164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4个月。其中14个月~7岁233例,8~12岁1108例,12~14岁835例。对照组共计2026例,病例选择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症状等与治疗组相仿。治疗组共计2176例中,发热者2053例,鼻塞、流涕者1218例,头痛、头晕者976例,周身不适、酸痛者582例,咽部不适、咽痛者437例,咳嗽者315例,声音嘶哑46例。对照组共计2026例中,发热者1939例,鼻塞、流涕者1143例,头痛、头晕者824例,周身不适、酸痛者553例,咽部不适、咽痛者411例,咳嗽者317例,声音嘶哑者32例。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及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大青叶、紫草,每日剂量:3岁以下10g,3~7岁20g,8~12岁30g,12~14岁40g,沸水冲泡0.5~1.0h后当茶饮。

  1.3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退热时间最短1.5h,最长98.75h,平均23.77h;对照组退热时间最短28.5h,最长131.5h,平均79.43h。鼻塞、流涕消失时间,治疗组最短13h,最长98h,平均44.13h;对照组最短16h,最长101h,平均56.04h。头痛、头晕消失时间,治疗组最短2.5h,最长56.75h,平均31.69h;对照组最短3.75h,最长143.25h,平均86.32h。周身不适、酸痛消失时间,治疗组最短4.5h,最长63.25h,平均46.78h;对照组最短5.75h,最长197h,平均107.17h。咽部不适、咽痛消失时间,治疗组最短5h,最长46h;对照组最短5.75h,最长48h。咳嗽消失时间,治疗组最短32h,最长16天;对照组最短36h,最长18天。声哑消失时间,治疗组最短8.75h,最长7.5天;对照组最短9.5h,最长8.25天。

  2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可出现挟惊、挟痰、挟滞等兼症[1],是由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2]。以病毒感染为主,可占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3]。年幼体弱的小儿尤易于罹患。临床以发热、头痛、头晕、鼻塞、流涕、打喷嚏、周身酸痛、咽部不适、咽痛、咳嗽等为主要症状。治疗上应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3]。中医治疗的原则是疏风解表,或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或清暑解表,清热解毒类中药常被选择[4]。中药大青叶味苦、性大寒,归心、肺、胃经。本品苦咸、大寒,清泄解毒力强,入心、肺、胃三经,既善清热解毒,又善凉血消斑,还善利咽消肿,为治血热毒盛之要药[5],具有抗病毒作用[4];而紫草既能清热、凉血、解毒,又有透疹作用[6],二者合用疗效显著。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疗效最佳:治疗组中2023例发热者用药后体温迅速降至正常,最快1.5h,最慢98.75h,平均23.77h;而对照组最快28.5h,最慢131.5h,平均79.43h,即治疗组体温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少感汤的退热作用显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流涕、头痛、头晕、周身酸痛等也有较好疗效;而对咽部不适、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虽疗效不佳,但亦有一定的疗效。经临床观察,起病至用药时间的长短对疗效有一定影响,用药早则疗效好。服用少感汤后,仅有少数病例出现多汗,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而且冲泡后即可服用,不用煎煮,服用方便。

    总之,少感汤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疗效,可以迅速减轻或缓解症状;它可以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的辅助治疗和流感流行期的预防用药;对风疹、幼儿急疹等病的发热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可以促使出疹和皮疹消散、缩短病程。另外,因人禽流感亦属外感风邪所致,因此,也可试用于人禽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江育仁.中医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8.

  2  王萍芬.中医儿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169.

  4  魏璐雪.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459-46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中医内科学专业考试指南.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3,228.

  6  董志鹏,马云龙.儿童药物剂量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

  作者单位: 164300 黑龙江黑河,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刘俊)

  (收稿日期:2005-12-21) 

作者: 于泉,李瑞玺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