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3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以出生1周内为多,是由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聚集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以出生1周内为多,是由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聚集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我院儿科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及诊断标准  43例均为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标准可为下列各点之一:(1)脐血生后24h、48h及72h或以后的胆红素,足月儿分别>51μmol/L、>103μmol/L、>154μmol/L及>205μmol/L。(2)胆红素每日上升≥85.5μmol/L。(3)生后24h内,胆红素值(μmol/L)>体重(kg)×17.08。(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结合胆红素>34.2μmol/L。(6)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再次出现或加重。(7)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尚可分轻度(205~256.5μmol/L),中度(256.6~307.8μmol/L)及重度(>307.8μmol/L)。

  1.2  一般资料  4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男25例(58.1%),女18例(41.9%),足月儿33例(76.7%),早产儿8例(18.6%),过期产儿2例(4.7%)。发病日龄:<7天37例(86.0%),>7天6例(14.0%)。入院时体重:<2.5kg 9例(20.9%),>2.5kg 34例(79.1%),其中有异常分娩史者18例(41.9%)。

  1.3  病因  发病日龄<7天高胆红素病因分别为围产因素15例,包括难产及产伤8例(发生高胆红素脑病1例),产妇妊高征3例,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3例,窒息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感染11例,包括新生儿脐炎5例,肺炎3例(其中感染性肺炎2例,吸入性肺炎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皮肤感染2例。新生儿溶血症6例,包括ABO溶血5例,发生高胆红素脑病1例;Rh溶血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1例。母乳性黄疸2例,颅内出血3例。发病日龄>7天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3例,感染3例。

  1.4  治疗

  1.4.1  原发病的治疗  根据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重视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妊高征,及时处理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做好产前检查及产程监测,减少难产及产伤,积极救治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加强护理,避免新生儿肺炎的发生。

  1.4.2  蓝光治疗  43例均采用双面灯管照射,平均光疗时间(30.7±7.1)h,发生青铜症1例。

  1.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苯巴比妥5mg/(kg·d),分3次口服,胆红素过高合并低蛋白血症者给予白蛋白静脉点滴,有溶血者给予地塞米松0.3~0.5mg/(kg·d)。中药茵陈蒿汤或用三黄汤。中成药茵栀黄3~5ml/次静脉点滴,每日1次。

  1.4.4  血气分析结果  应用5%小苏打1~2ml/(kg·d)。一般给药2~4天,使血pH维持在7.35~7.45。

  1.4.5  其他  病因及对症治疗。

  1.5  结果  治愈37例,86.0%;好转5例,11.6%;放弃1例,2.3%(因为发育畸形),死亡2例,4.7%(其中因颅内出血1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

  2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较多,肝功能不能成熟,代谢排泄能力差以及肝肠循环所致,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本组43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总数110例的39.1%,居第一位。胆红素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作用,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又称为核黄疸),由于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不仅取决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即使相对安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可造成大脑的轻微损害,多表现为远期听力损害及神经系统异常。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43例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其中围产期因素15例,占34.9%,感染14例,占32.6%,新生儿溶血症6例,占14.0%,其他依次为母乳性黄疸5例,占11.6%,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占7.0%,在这些病因中,围产期因素与感染因素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两大主要原因,而在这两大病因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多数来自农村,共18例,占41.9%,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住院分娩率低,仅21例,占48.8%,居住卫生条件差。

  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情转归与孕周、入院日龄、胆红素峰值及持续时间、原发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发生高胆红素脑病的3例患儿入院时均有惊厥史,结果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颅内出血,1例为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

     从以上病因及治疗转归分析总结,如果要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必须从预防入手,加强孕期及围产期保健,宣传住院分娩的重要性,杜绝家庭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做好产程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大力推行新法复苏,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早产、难产及窒息,避免产程中感染,向乡医及保健人员宣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传授识别及处理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知识,向患儿父母及家人传授新生儿护理常识,例如脐部护理、皮肤护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诊断等知识。对有高危因素患儿要密切观察及早处理,对已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要住院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常规治疗,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减少伤残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和措施。

   
     作者单位: 251500 山东临邑,临邑县妇幼保健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李晓军,许淑英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