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蚕豆病的监测护理及预防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根据蚕豆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问题及预防,提出相应的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32例患儿进行临床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结论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及预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及再发率。[关键词]蚕豆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蚕豆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问题及预防,提出相应的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  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32例患儿进行临床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32例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现患儿第二次发病。结论  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及预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及再发率。

    [关键词]  蚕豆病;监测;护理;预防

      蚕豆病民间也称胡豆黄,是由于红细胞内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遗传性疾病,机体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后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全身发黄、发热、腹痛、呕吐,重者出现昏迷、惊厥、心肾功能衰竭等。蚕豆病是遗传性疾病,故我院在加强治疗、监测护理的同时加强了预防性健康教育,尽量减少发病率、病死率、再发率。

    1  临床资料

    32例患儿中,男31例,女1例,年龄1~12岁,32例均为进食蚕豆诱发,入院后经过输液、输血、吸氧、碱化尿液等治疗及细心护理,32例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现患儿第二次发病。

    2  临床监测与护理

    2.1  临床特点  进食蚕豆后4~48 h出现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发热、腹痛、呕吐,在无任何前驱症状下大量溶血、贫血,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心肾功能衰竭。

    2.2  治疗与护理  卧床休息,去除诱因,按医嘱给予足够水分及保持电解质平衡,输血,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2.3  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记录神志、生命体征、药物效应。特别对严重贫血、高热、休克患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1)观察患儿贫血进展和速度,定时测量血红蛋白并且记录,及时补充损失的红细胞,纠正贫血。(2)严密观察尿的颜色,大量溶血时尿呈浓茶或酱油色,随着溶血停止,尿液逐渐由浓变淡至正常,同时要做好尿量记录,出现尿少或尿闭,预示可能出现溶血性尿毒症,即按医嘱做好碱化尿液等处理,防止酸性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3)输血是处理溶血危象的主要手段,可以输G-6-PD正常的新鲜血或者输成分血(浓集红细胞),因蚕豆病患者G-6-PD缺乏,抗氧化物明显下降,蚕豆中所含的物质进入体内,可使血液中的氧化物质增多,红细胞被氧化而发生溶血。及时补充红细胞,能阻止溶血发生,有利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认真执行三查七对。(4)给予氧气吸入,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并加速血红蛋白与毒物分离,吸氧时保持气道通畅并注意保暖。(5)饮食因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鼓励患儿多饮水。(6)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做好病情解答,向家长介绍蚕豆病危害虽然严重,但现代医学对此病可防也可治,并且疾病的预后也好。取得理解,减少恐惧,得到最佳配合。

    3  预防

    做好健康教育,防止蚕豆病的发生:(1)蚕豆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家属中有人得过此病,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2)在G-6-PD缺陷的高发地区,进行群体G-6-PD缺乏普查。(3)凡过去得过蚕豆病的或已知有G-6-PD缺乏者应避免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物。(4)提醒患儿的家长要约束患儿去种蚕豆的地方,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作者单位: 201600 上海,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

 (编辑:朱兆耘)

作者: 张泉妹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