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18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180例临床分析(pdf)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常因对其认识不足而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18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就诊年龄5个月~10岁,初发年龄3~7个月,其中≤6个月12例,6个月~1岁80例,1~3岁64例,3~6岁22例,6岁2例。50例药物致病的患儿呈全年散发,就......

点击显示 收起

    咳嗽变异性哮喘180例临床分析 (pdf)

    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常因对其认识不足而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18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0例中男128例,女52例。就诊年龄5个月~10岁,初发年龄3~7个月,其中≤6个月12例,6个月~1岁80例,1~3岁64例,3~6岁22例,>6岁2例。50例药物致病的患儿呈全年散发,就诊时反复或持续咳嗽26天~6个月,平均1.42个月;余130例中10月~次年3月发病107例,4~9月发病23例,就诊时反复或持续咳嗽1.3个月~6年,平均11.4个月。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修订的过敏性咳嗽诊断标准[1]。咳嗽表现为晨咳75例,夜咳62例,早晚明显者29例,昼夜无差异14例。咳嗽性质以反复刺激性咳嗽为多见,共计148例,其中以鼻塞、喷嚏、流清涕起病,继之出现咳嗽者56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者32例。7例伴有药物热,17例伴咳少量白色泡沫稀痰,余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体检见咽部轻度充血40例,两肺哮鸣音22例,皮肤荨麻疹10例,过敏性紫癜2例,余无异常。92例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史,其中婴儿湿疹35例,过敏性鼻炎20例,荨麻疹11例,药物过敏26例,分别为青霉素10例、氨基糖苷类7例、磺胺类7例、先锋霉素2例。76例患儿有被动吸烟史。

    1.3  辅助检查  180例患儿血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肝肾功能、ASO、RF、CRP及PPD皮试均无异常。PHA皮试阳性62例,阴性118例。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24例,两肺门影稍增浓3例,余无异常。查血IgG、IgA、IgM 30例均在正常范围内。104例查明过敏原,分别为花粉26例、尘螨22例、氨及鱼虾各3例,药物过敏50例,其中青霉素8例、磷霉素3例、磺胺类8例。43例发病与气候变化有关,原因不明33例。

    1.4  治疗与结果  180例患儿均在停药观察48 h后,给予氨茶碱4~5 mg/(kg·次)口服,<3岁q6h,>3岁q8h,至咳嗽消失后继续口服4周停药。结果咳嗽在3天内消失99例(包括药物过敏50例),3~7天消失54例,服药7天后咳嗽未消失27例,该27例从治疗第8天起加用针刺双侧列缺穴治疗:局部用75%乙醇消毒后,取1寸半长30号不锈钢毫针斜刺进入皮下后,针尖与皮肤平行进针约2 cm,留针1 h,qd,治疗2~3次后咳嗽消失。所有患儿均用胸腺肽肌注,<2岁2 mg/次,>2岁5 mg次q3d及酮替酚口服,<3岁0.5 mg/次,>3次1 mg/次qd。两药联用时间随机分为3个月组和6个月组两组,3个月组98例(包括药物过敏50例),6个月组82例,观察1年。根据疗效分显效:停药后无复发;有效:原反复咳嗽者停药发病次数较前减少低于一半。结果3个月组中除50例药物致敏者在避免接触至敏药物后未再复发外,余48例中显效10例(21%),有效22例(46%),无效16例(33%);6个月组显效56例(68%),有效26例(32%)。

    2  讨论

    本组患儿在确诊前均曾多次被外院及我院门诊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给予多种抗生素、抗病毒及止咳药,有的尚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均无疗效,甚至咳嗽反较前加重,说明本病极易被误诊误治。过敏性咳嗽有以下特点:(1)初次发病多见于婴幼儿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2)咳嗽多发生于清晨或半夜,大多呈阵发性痉咳伴有胸闷;(3)不发热,X线胸片无异常或仅两肺纹理增多;(4)抗生素过敏史和(或)阳性家族史,平喘药有效;(5)大多有过敏性疾病史和(或)阳性家族史,或有被动吸烟史。凡具有上述表现的患儿,在排除其他可致慢性咳嗽的疾病如呼吸道异物、先天性气道畸形、支气管内膜结核、肺门淋巴结核、心源性喘息及过敏性肺炎等疾患后,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目前对过敏性咳嗽尚无可靠的病因治疗措施,故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十分重要,由于抗生素、某些解痉祛痰剂甚至抗组胺药本身可引起气道的收缩和炎症反应[2],因此抗生素和止咳药对其不仅无益反可有害。为控制症状,临床上常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β2受体兴奋剂或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对1周咳嗽3~4次或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差者疗效较好,但口服激素能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及其他较严重副作用,吸入激素可避免全身副作用,可是喷雾法对<5岁儿童难以接受。β2受体兴奋剂在长期应用维持治疗时,能增加气道反应性,有进一步加重哮喘之虑。而氨茶碱是目前唯一具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减轻支气管炎症反应双重效应的抗哮喘药物,在作维持治疗长期服用时不增加气道反应性[3],给予常用量时副作用少,且价廉易得。因此本组患儿均采用氨茶碱治疗,并在咳止后继续服药4周,以降低继续存在的气道高反应性避免短期内复发。对用药7天无效的患儿加用针刺双侧列缺穴治疗后咳嗽均很快消失,疗效满意。

    由于过敏性咳嗽发作的诱因除吸入过敏原外尚有多种因素,如吸烟、化妆品气味、化学物质、动植物蛋白、药物、感染、大气污染的刺激、气候变化、精神刺激、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寻找过敏原,调整环境,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各种诱因,降低气道反应性及采用药物预防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降低气道反应性可采用脱敏疗法、免疫调节及抗过敏药物预防,但脱敏疗法并不可靠。本组患儿诊断后即给予胸腺肽和酮替酚治疗。观察1年,结果所有患儿发病次数均较用药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甚至避免了复发,说明免疫调节加抗过敏药物对减少过敏性咳嗽的复发疗效显著,且疗程以6个月为佳。

    [参考文献]

    1  陈荣华.儿科查房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1-19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氧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1(哮喘增刊):5.

    3  Mats Matsuda H,Suda T,Hashizume H,et al. Alteration of balance between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and plasmaeytoid dendritic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Am J Res Crit med,2002,166(8):1050-1054.

     作者单位: 443000 湖北宜昌,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夏  琳)

作者: 郭屏,赵学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