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地西泮与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地西泮与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pdf)[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治疗方法对处在惊厥发作中的患儿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情况,研究采用静脉注射地西泮和阿司匹林赖氨酸盐的治疗措施。仅18例患儿出现第二次惊厥,经再次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后惊厥停止。结论地西泮、阿司匹林赖......

点击显示 收起

  地西泮与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治疗方法对处在惊厥发作中的患儿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通过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情况,研究采用静脉注射地西泮和阿司匹林赖氨酸盐的治疗措施。结果  198例患儿在静脉注射地西泮1 min内即止惊,有效率为91.7%,在给予阿司匹林赖氨酸盐30~60 min后能迅速退热,且维持较长时间。仅18例患儿出现第二次惊厥,经再次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后惊厥停止。结论  地西泮、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突出。

    [关键词]  地西泮;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惊厥;联合治疗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5岁以内儿童热性惊厥在我国的发生率为3.9%,5岁以下小儿的惊厥中热性惊厥约占50%[1],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热性惊厥虽然发生时间短,但是症状重,如果治疗措施得当,则恢复快,预后较好。2001年2月~2006年2月,我科采用地西泮与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21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热性惊厥患儿216例,男126例,女90例,年龄0.5~5岁,其中0.5~3岁172例(79.6%),~4岁26例,~5岁18例。首次发病150例,其余66例为第二次及2次以上的惊厥发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就诊时体温38.3 ℃~40.4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幼儿急疹占87%。惊厥时两眼上吊或凝视,伴意识障碍,牙关紧闭或咬牙,四肢抽动或强直,亦有少数患儿为一侧肢体抽动,然后处于乏力,少动,睡眠状态,惊厥持续时间不等。多数患儿接诊时仍处于惊厥状态,亦有惊厥停止后仍高热而来院就诊。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症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处理:接诊后立即将患儿摆放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清除呕吐物,有缺氧者常规吸氧。(2)止惊处理: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常规剂量每次0.2~0.5 mg/kg,最大剂量一次不超过10 mg,由医生严密观察,至患儿惊厥停止,眼睑闭合,安静入睡,停静脉注射,保留静脉通路,给予液体维持静脉滴注。(3)退热:患儿均有发热,给予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每次10~25 mg/kg静滴。(4)病因治疗:及时查找病因针对性予以治疗。(5)补液:患儿惊厥消耗能量,使用退热药后皮肤出汗散热,应及时补充液体及能量。(6)护理:热性惊厥经及时治疗,均能迅速止惊降温,如再次患病发热,要预防其再发生惊厥。应注意患儿体温变化,当体温升高时,应及时使用退热药及地西泮,以免热性惊厥多次发生。

    2  结果

    198例患儿在静脉注射地西泮1 min内即止惊,有效率为91.7%,在给予阿司匹林赖氨酸盐30~60 min后能迅速退热,且维持较长时间。仅18例患儿出现第二次惊厥,经再次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后惊厥停止。

    3  讨论

    任何刺激(发热)使小儿大脑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异常放电即可发生惊厥[2],以0.5~3.0岁小儿为多,占儿科急症首位。若惊厥时间长,反复发生可造成小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影响小儿脑发育,甚至发生后遗症[3]。因此,应高度重视热性惊厥的处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止惊与退热,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和预防惊厥再次发生。在热性惊厥患儿中,约有1/3发生第二次惊厥[1],我们的观察对象216例中,发生第二次及两次以上的惊厥例数为66例,占30.6%。在止惊治疗中应首选地西泮,地西泮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强化和促进脑内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神经传递功能,主要在中枢神经各部位,对突触前和突触后产生抑制作用[4],静注后可很快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每次注射剂量为0.2~0.5 mg/kg,注射后1~3 min生效,必要时可在20 min后重复使用[1]。因患儿存在个体差异,在难以得知患儿准确体重而又按估计剂量使用往往不能迅速止惊时,需要在严密观察下,缓慢静脉注射,1 min不大于1 mg,达到止惊时即停止。止惊后应立即进行退热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赖氨酸盐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赖氨酸盐系乙酰水杨酸和赖氨酸的复盐,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酶及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等合成,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产生镇痛作用,并能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等,促进散热,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4]。

    赖氨酸又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促组织修复,增进神经细胞代谢,使受损的脑组织恢复的功能。由于药物作用引起患儿皮肤出汗多,因此要补足液量,嘱其多饮水。对惊厥持续时间长,有缺氧征的患儿应及时吸氧,给予能量合剂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治疗。对患儿止惊退热处理仅是应急处置,在临床中对热性惊厥多次发生,或发热38 ℃左右即发生惊厥小儿还要排除其他原因。可做脑电图等检查,以排除癫痫。对有意识障碍、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小儿,要及时进行腰椎穿刺,做脑脊液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瑞林,郭亚乐,周戬平.热性惊厥的新进展.临床儿科杂志,2002,20(4):245-246.

    2  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8-309.

    3  张锡庆,冯星,周云.儿科临床鉴别诊断.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5-426.

    4  沈刚,江海碧,任金香.新编实用儿科药物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7,252,225.

    作者单位: 300162 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王维亚,傅雯萍,陈 虹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