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3期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误诊左肾静脉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机械性挤压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故对胡桃夹现象认识非常重要。现对误诊的病例做如下分析。1临床资料......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误诊


    左肾静脉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机械性挤压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故对胡桃夹现象认识非常重要。现对误诊的病例做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例1,女,11岁,2000年曾在我市某医院主因尿常规发现蛋白尿(+~++),镜下血尿(2~4),颗粒管型0~2个/HP,脓细胞0~成堆而入院治疗。患儿曾患过扁桃体炎,家族中无肾脏病史,入院诊断为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入院后卧床,用先锋霉素Ⅵ治疗尿常规正常,出院后于我市几家医院监测尿常规,间断出现蛋白尿(-),红细胞(1~4/HP),均诊断隐匿性肾炎,再来我院时复查尿常规时发现晨尿蛋白(-),活动后可出现蛋白尿,蛋白尿直立试验阳性。2004年去中国医大二院就诊,彩超所见:左肾静脉夹角直径0.18/0.85=0.21(<30%)。提示左肾静脉受压现象成立,临床诊断:胡桃夹现象。

    例2,男,9岁,经常患扁桃体炎,尿常规检查中发现红细胞8~12个/HP,家中无良性血尿病史,镜下血尿持续4个月后,曾认为血尿为扁桃体炎所致,故切除扁桃体,15天后查尿常规仍为镜下血尿、尿蛋白(-)、肾功能、肝功能、抗O、血沉均正常,尿钙定量4 mg/kg,诊断高钙尿症。治疗双氢克尿噻25 mg,3次/d,口服,3周后复查尿常规仍可见红细胞6~8个/HP,建议到中国医大二院就诊。彩超所见:左肾静脉夹角0.2,肾门段直径0.9,其比为0.22,提示左肾静脉受压,诊断为胡桃夹现象。

    2 讨论

    胡桃夹现象误诊的原因主要是临床缺乏对该病的认识,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受到挤压而产生的临床现象,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构成的夹角(45°~50°)处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及腹膜等充填,而防止左肾静脉受压。当青春期身高速增,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引起或肾下垂引起行走在此处的左肾受到机械压迫,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某些临床现象[1],如左肾出血、直立性蛋白尿。左肾静脉综合征临床少见,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单凭临床诊断困难,是近几年被重视的一种疾病,许多医师尤其基层医生尚未能认识该病,且单凭临床诊断困难,彩超在左肾静脉综合征检查中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肾血管的解剖及了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确诊断。因此应重视该病的误诊率,对体形瘦长的年长儿,反复出现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者,应常规检查左肾静脉彩超及时诊断,防止误诊,可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措施,以减轻误诊给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精神负担。

 

【参考文献】
  1 杨霁云.胡桃夹现象的临床意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2):102.


作者单位:123000 辽宁阜新,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儿科

作者: 祝丽平,白 燕,赵静华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