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社区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控制的影响 ——附社区管理26例哮喘儿童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26例哮喘儿童社区干预的临床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6例支气管哮喘儿童建立个人管理档案,社区医务人员与家长及患儿建立一对一关系,做好社区哮喘防治知识教育,针对哮喘儿童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书面防治计划包括个性化的防治措施和规范用药方案,定期家访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6例哮喘儿童社区干预的临床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6例支气管哮喘儿童建立个人管理档案,社区医务人员与家长及患儿建立一对一关系,做好社区哮喘防治知识教育,针对哮喘儿童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书面防治计划包括个性化的防治措施和规范用药方案,定期家访以督促治疗计划的落实,周期性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结果 26例病儿经两年的规范管理,年哮喘急性发作1.5次/人,年住院0.3次/人。结论 做好哮喘儿童的社区管理能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次数,缓解病情,减少住院次数,是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社区干预 小儿支气管哮喘 控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吼喘、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危害性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生长发育及学习,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烦恼。我科占有社区优势,从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对哮喘儿童进行社区管理,现将两年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以1987年成都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及1988年在温州召开的全国小儿哮喘会议对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及过敏性咳嗽提出的诊断为标准。2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儿童均符合其标准,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0~3岁5例,~6岁14例,~14岁7例。符合婴幼儿哮喘的3例,儿童哮喘的16例,过敏性咳嗽的7例。符合外源性哮喘的7例,内源性哮喘的11例,混合性哮喘的8例。具有过敏体质的16例,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史的14例。

    2  社区干预管理方式

    (1)对诊断明确的哮喘儿童建立重点儿童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家庭住所、生活环境状况,父母文化水平及职业特点。建档前一年发病次数和住院次数,并对哮喘儿童的疾病状况进行分期和分级。(2)与患儿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对哮喘控制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性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定期进行家庭访视,指导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以及患儿规范用药,实现家庭自我管理。(3)针对哮喘儿童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对哮喘儿童,积极帮助查找过敏原,可行变应原皮试或血清特异性IgE测定证实哮喘患者的变态反应状态,以帮助了解导致个体发生和加重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及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内源性、混合性哮喘儿童进行免疫增强疗法以增强个体抵抗力,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传染性疾病,在季节变化前接种相应的疫苗等措施。(4)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要求患儿及家属早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以免哮喘持续状态的发生及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对哮喘儿童的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坚持用药,逐步调整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物等药物的用量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针对哮喘控制状况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5)不定期和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及有关人员讲授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因、防治措施、家庭护理要点等相关知识,对较大儿童及家长进行相关心理咨询和关怀,减少精神因素对哮喘的影响。定期在社区内组织哮喘之家活动,以让患儿、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哮喘防治体会,以增强患儿、家长对控制和规范治疗哮喘的信心。

    2  结果

    26例支气管哮喘儿童管理前一年发病情况:年急性发作次数为108次,平均为4.2次/人,年住院人次为32人次,平均为1.2次/人。经两年的有效管理,哮喘儿童的年急性发作次数共计39人次,平均为1.5次/人,年住院人次为8人次,平均为0.3次/人。管理前后进行χ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1]。本组资料显示6岁以下患儿19例,6~14岁7例。6岁以下是疾病的好发年龄,该年龄段正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良好时期。规范治疗和有效预防能防治哮喘的发作,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家长的烦恼,对防治成人哮喘意义重大。

    建立哮喘儿童个人档案是社区医疗干预的基础,目的是掌握患儿哮喘的特点、疾病的分期、分级、诱发因素、治疗控制状况,针对患病个体儿童制定具有个性特点的书面防治计划。哮喘知识教育是实施防治计划的首要条件,通过发放相关防治哮喘资料、专题讲座、社区宣传、一对一的家庭访视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内建立哮喘之家并开展活动等方式,重点是对患病儿童、患儿家长,医务人员、社区管理员、老师等进行宣传,对防治计划达成共识,有效实施哮喘防治计划。哮喘疾病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治疗控制是社区医疗防治计划的重点,是将医院内的治疗转移到家庭和社区内进行。社区医务人员及管理员的工作是督促家长及病儿按计划进行治疗,同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依据哮喘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最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维持哮喘控制。

    哮喘的诱发因素较多,主要是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吸入物、食物、非特异性刺激物质、气候、药物、遗传因素、运动、精神因素等。哮喘儿童分散于社区内,社区的特点、社区环境、病儿家庭状况、患儿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家庭生活习惯不可避免会影响哮喘的控制。个性防治计划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个体疾病特点及诱发因素而制定,其中脱离过敏环境、改变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免疫增强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是预防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哮喘的治疗控制是社区个性治疗计划的核心。

    哮喘急性期应及时到医院治疗,防止哮喘持续状态的发生及进一步恶化,以平喘、止咳、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为原则。平喘药选用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所用药物种类和剂量取决于哮喘发作的严重性。哮喘疾病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治疗以家庭治疗为主,首选局部喷雾吸入β受体兴奋剂,症状严重时可加茶碱口服(每6~8 h一次,每次4~5 mg/kg),亦可用口服β受体兴奋剂,哮喘发作控制后,改用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及抗过敏治疗等措施[2],以较小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为重点。本资料通过两年的社区干预显示,明显降低了哮喘的发病次数和哮喘儿的住院率。由于本资料样本数量有限,结果有可能不代表整体状况,有待同行们的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完整的治疗计划、有效的实施措施、完善的评估手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减轻哮喘发作的临床症状,改善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减轻患儿及其家庭的烦恼。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哮喘增刊):10-12.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3-634.


作者单位:448032 湖北荆门,荆门市葛洲坝水泥厂医院

作者: 李安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