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30例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患儿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间本科收治的早产儿30例,营养液选用20%脂肪乳剂、氨基酸,予周围静脉输注,适时加胃肠营养。结果30例早产儿中,18例体重增加,8例保持治疗前后体重不变,4例治愈治疗后体重略下降。结论部分静脉营养加胃肠营养,再过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患儿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间本科收治的早产儿30例,营养液选用20%脂肪乳剂、氨基酸,予周围静脉输注,适时加胃肠营养。结果 30例早产儿中,18例体重增加,8例保持治疗前后体重不变,4例治愈治疗后体重略下降。治愈21例,占70%。结论 部分静脉营养加胃肠营养,再过渡到全静脉营养,是合理有效的支持治疗。

【关键词】  早产儿;静脉营养;胃肠营养

 本科在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30例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患儿早期应用周围静脉营养,适时加胃肠营养,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12例,入院日期<24h 24例,~7天 6例,30例中(13例为极低体重儿)。体重最低1250g,平均(1750±350)g,胎龄最小32周,平均36周。所有患儿均有呼吸暂停、窒息、肺炎、颅内出血等疾病。

  1.2 方法 在常规保暖、氧疗、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均部分静脉营养。具体方法:(1)液体量60ml/kg开始,根据体重增长情况及病情增加液体入量。(2)葡萄糖浓度10%~12%。(3)生后第二天静脉营养加氨基酸1.0g/kg开始至3.0g/kg,20%脂肪乳1.0g/kg开始至3~3.5g/kg。(4)其他如:维生素、电解质。胃肠喂养实施方法:入院当天开始喂奶,奶前试喂水2次,无呕吐及腹胀后稀释奶开始,奶量5~10ml/kg,每2~3h喂1次,根据对奶耐受情况,2天后每天增加3~5ml/kg,经口喂养热卡达100~110kcal/kg时,终止静脉营养。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儿营养状况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包括体重、生命体征、血糖、肝功能、甘油三酯、氮平衡和电解质等测定,随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调整治疗方案。

  2 结果

  30例患儿经积极综合治疗后,18例体重增加,8例保持治疗前后体重不变,4例治愈治疗后体重略下降。人均住院日(7.5±2.5)天。18例患儿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20~125g)。死亡2例,占6.6%,放弃7例,占23.3%,治愈21例,占70%。与我科近2年未予静脉营养的早产低体重儿74例,(死亡15例,放弃22例,人均住院日12.5±3.0天)相比,两组病例在性别、孕周、日龄、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统计学处理,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和人均住院日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在出生数日至数周内,快速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能量、蛋白、脂肪和维生素的供给,供给不足,影响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正常发育[1],不利于病儿治疗康复。早产儿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极易患病,更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配合治疗。由于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胃肠分泌、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及疾病因素影响,要在早期建立完全肠道营养较为困难[2],所以要结合部分静脉营养,可提供部分热卡与蛋白质,是维持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早期营养的重要手段[3]。早期微量喂养可刺激,促进胃泌素和其他肠道激素释放,促进胃肠成熟,所改善喂养耐受力加快实现完全胃肠道喂养的速度,进而减少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其中造成死亡及预后不良的主要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败血症等,另外,担心预后不良、治疗费用较高也是造成存活率低的主要因素。本组病例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加用部分静脉营养,疗效显著,18例体重增加,8例保持治疗前后体重不变,4例治愈治疗后体重略下降。静脉营养后患儿营养状况改善,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静脉营养治疗中,除有感染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外,临床需要严密监测以避免并发症,治疗初期的并发症主要为电解质失衡,后期常见并发症为胆汁淤积综合征,本组30例中无发生胆汁淤积综合征,静脉营养持续时间是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4]。本组采用的葡萄糖为10%~12%,速度3~5ml/(kg·min),血糖检测未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本组病例入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27例,在光疗的基础上静脉营养,出院时除10例轻度黄疸外,其余均消退,提示在生理黄疸阶段,不影响脂肪乳的应用。应用静脉营养不但有利于避免过多依赖静脉营养而可能引起的代谢紊乱,也有助于刺激患儿胃肠功能成熟。给予肠道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是较为合理和安全有效的措施,根据肠道能耐受的喂养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供给[4]。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是符合生理过程的支持疗法,使用安全、易于操作、护理,适用于我们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3-202.

  2 汤庆娅,蔡威.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技术.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7,14(1):10-13.

  3 丁国芳.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7,14(1):4-6.

  4 王莹,蔡威,汤庆娅,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3):170-173.

  

作者: 郝莲英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