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热性惊厥患儿心肌损害的多项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后引起心肌损害的多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取2007年10月—2009年9月门诊或住院的50例热性惊厥患儿,其中单纯性热惊厥(SFC)27例,复杂性热惊厥(CFC)23例,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FC)后引起心肌损害的多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取2007年10月—2009年9月门诊或住院的50例热性惊厥患儿,其中单纯性热惊厥(SFC)27例,复杂性热惊厥(CFC)23例,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阳性者于抽血同一天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复杂性热惊厥组血清cTnI、CK-MB与对照组和单纯性热惊厥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纯性热惊厥组血清cTnI、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EF、FS、E/A、LAD/ASD及心电图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性惊厥可致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尤其是复杂性热性惊厥易致心肌损害。cTnI、CK-MB指标较灵敏、特异,其水平变化与热惊厥性质密切相关。

【关键词】  热性惊厥;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脏彩超;心电图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偶可见于4~5岁,6岁以后较少见。FC分为单纯性热惊厥(SFC)和复杂性热惊厥(CFC)。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FC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均为2007年10月—2009年9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FC患儿。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3.35±1.02)岁。其中SFC 27例,CFC 23例,均符合文献诊断标准[1]。对照组25例选自相同时期就诊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标本采集:FC组患儿于惊厥发作后24h内抽取静脉血3ml,对照组亦在就诊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1.0~1.5ml,储存于-20℃冰箱内待测。(2) cTnI、CK-MB测定:均应用奥林巴斯血自动生化仪测定。试剂:cTnI 使用太原川至生产的,免疫比浊法,正常值0~1.68g/L;CK-MB则为奥林巴斯原装配套试剂,免疫比浊法,正常值为0~ 24U/L。对CK- MB、cTnI 任一项阳性者做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心脏彩超使用西门子Sequoia 512彩超机和飞利浦 Iu22彩超机,测左室射血分数(EF,正常值50%~80%)、左室短轴缩短率(FS,正常值25%~40%)。测E峰、A峰,计算其比值(正常值>1)。测左房内径(LAD,正常值9~20mm)、主动脉瓣下内径(ASD,正常值8~15mm),计算其比值。均做心电图(12导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所得数据用〖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FC组血清cTnI、CK-MB与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FC组血清cTnI、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cTnI、CK-MB水平与热惊厥性质密切相关。心脏彩超测LAD/ASD、EF、FS,见表2。三组相比P>0.01,无差异。反映心脏舒张功能E/A值,均>1。表1 FC患儿与对照组血清中cTnI、CK-MB含量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 SFC组比较,#P<0.01;SFC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 3组LA D/ASD、EF、FS的比较心电图:研究组中32例心肌酶阳性者均做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0例,T波低平或倒置7例,ST段改变3例,ST-T改变持续4d以上者2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对照组窦性心动过速6例,T波低平或倒置3例,ST段改变1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3 讨论

  热性惊厥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多脏器的,心脏是易受损的重要脏器之一。小儿惊厥后导致组织器官的缺氧,体内无氧酵解增加,酸性物质堆积引起酸中毒。同时三磷酸腺苷消耗增加,泵功能失常均导致了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引起细胞内酶的释放。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微,如果心肌细胞受损伤,其活性即升高,CK-MB多在病后4h内增高,16~24h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且较CK总活性上升快、消失快,因此,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CK好,对早期心肌损伤价值大。文献报告cTn是心脏横纹肌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由三个亚基组成:肌钙蛋白C(TnC)、肌钙蛋白T(TnT)和肌钙蛋白I(TnI)。其中,只有cTnI是一种唯一存在于心肌中的收缩蛋白,未发现在心肌外的其他组织出现,具有心肌特异性,且特异性高于CK-MB。cTnI相对分子质量(24×103)较CK-MB相对分子质量(86×103 )小,当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cTnI更易于透过细胞膜入血,具有较低的初始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性。心肌损害后3~4h即可升高,12~24h达高峰,持续可达5~10d,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心肌标志物[2,3]。本研究通过对cTnI、CK-MB的检测发现FC组心肌酶测定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FC性质密切相关。心电图:研究组中32例心肌酶异常者行心电图检查,异常22例,类型有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ST段改变、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害表现为ST段改变及T波低平或倒置,且持续4d以上,本组ST-T改变10例,占心电图异常的45.5%;持续4d以上并伴动态变化的2例,占6.3%。 心脏彩超:研究组心脏彩超测 EF、FS、LAD/ASD均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无差异。有报道LAD/ASD>1.6:1,提示左房大[3],本组有病例达到此指标,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F、FS反映左室收缩功能。E峰、A峰的比值反映心脏舒张功能,E/A>1,说明心脏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因此,本组病例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功能无明显异常。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儿热性惊厥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极少数可引起心肌不可逆损害,呈暴发性心肌炎甚至死亡。多数临床表现轻微,以潜伏型和临床亚型为主。临床上我们应及时控制SFC发作,避免CFC发作。在止惊及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对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及时营养心肌治疗,使心肌损害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 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纪要.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4,22(2):101-102.

  2 张淑芳,王晓红.肌钙蛋白I在诊断心肌损伤中的价值.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48-1250.

  3 王志刚,程巧群,吴晓艳.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应用.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学分册,2000,21(4):185-186.

  4 王同成,陈瑕.主动脉瓣下内径在判断心脏扩大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2):95-96.

  

作者: 张玉峰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