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期

子宫内膜癌诊治的心得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且发病率逐渐上升的妇科及女性生殖道肿瘤。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病比率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10变为现今的1∶1。1进展概况与问题的提出子宫内膜癌基本上是老年妇女的疾病,其发病和年龄与绝经有密切关系,63%的患者发病于50~70岁,只有25%的患者在绝经前发病,40岁发病者仅占2%。患病的最重要危......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且发病率逐渐上升的妇科及女性生殖道肿瘤。在美国每年约有34000例新发病例,6000例死于该病。在妇女患癌排名中,已居第4位,其前3位依次是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病比率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10变为现今的1∶1。我国虽尚缺乏大规模调查和癌症登记分析,但挑战之势已见端倪。

  1 进展概况与问题的提出

  子宫内膜癌基本上是老年妇女的疾病,其发病和年龄与绝经有密切关系,63%的患者发病于50~70岁,只有25%的患者在绝经前发病,<40岁发病者仅占2%。患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有:高涨而延长的雌激素暴露,内源的或外源的雌激素对内膜的作用;未产、初潮早、绝经晚、肥胖以及三苯氧胺的应用。阳性的家族倾向或LynchⅡ综合征也已受到重视。由于1989年推出的新的手术—病理分期,以及对各种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近年来,人们更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分期的确定;(2)组织学类型;(3)肌层浸润;(4)腹腔细胞学;(5)淋巴转移;(6)治疗的选择与对化学治疗(化疗)的重新认识;(7)复发的处理;(8)分子生物学研究。现就下列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2 分期和判断差误

  手术—病理分期能全面准确地表达癌瘤的状况,提示适宜的治疗对策。与之相对照的临床分期,有相当的误判率,如在临床Ⅰ期,有25%是有差误的;临床Ⅱ期差误更高,一般可有50%的差误,甚至达80%。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对宫颈管诊断性刮宫(诊刮,ECC)的实施和认识,不规范的诊刮程序,会混淆宫颈管和宫腔的组织;而宫腔内容物进入宫颈管,又是常见而难以避免的。所以,有的学者提出,进行分段诊刮来估价宫颈管是否受累或判断分期(Ⅱ期)是非常不准确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比较公认的说法应该是,诊刮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癌的存在、组织类型、细胞分化,规范的分段诊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好能有宫颈管的间质组织以资判别。术中标本的剖视检查、冰冻切片,以及最后的病理组织学报告,当然是确切的诊断方法。于是,对于子宫内膜癌也有一个分期手术(staging operation)的问题。即开腹后除进行全面探查外,应行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不正常区域的组织活检、通常的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系统的或选择性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以及术中剖视标本,必要的冰冻切片,主要观察宫颈的累及、肌层的浸润和组织类型与细胞分化。

  3 肌层浸润及估价

  在子宫内膜癌中,Ⅰ、Ⅱ期几乎占90%。北美妇科肿瘤学组(GOG)的多中心大组(895例)的分析表明,影响Ⅰ、Ⅱ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亚分期、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附件受累、腹腔细胞学等,其中肌层浸润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事实上,局部复发、淋巴血管扩散以及生存率都与肌层浸润有密切关系,深部肌层浸润是肿瘤进展和扩散的重要指标。Disaia等指出,Ⅰa、Ⅰb期的复发率分别是8%和13%,而Ⅰc期则上升至46%。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年报也表明,Ⅰa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2.4%,Ⅰc期只有66.8%。肌层浸润的判定如上所述,术前的估价也颇重要。经阴道B超(TVS)对肌层浸润的诊断的敏感性达80%~100%,彩色超声还能观察血流情况。术前阴道B超可以观察子宫内膜,先前报道称绝经后内膜>10mm,即有10%~20%的患癌危险。现多主张以6mm为“警戒线”,≥6mm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和4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和98%。可为我们提供术前参考。 4 淋巴转移和淋巴结清除这是个颇多争议而饶有兴趣的问题。按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阳性应属Ⅲc期,但在所谓临床Ⅰ期中也有一定的阳性发生率,在其治疗时是否做淋巴结清除(LA)以及LA是否会改善预后,引发许多学者的争议。一些大组材料里,都证明临床Ⅰ期病例有10%左右的淋巴结转移率,故有人生张Ⅰa期低危因素者可以不做淋巴结清除术,除此之外,均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新近的材料肯定了这一观点,一组76例的Ⅰ期病例,Ⅰa期17例未行淋巴结清除,其余Ⅰb期35例、Ⅰc期24例,进行了淋巴结清除,阳性率是16.6%。笔者认为,Ⅰb、Ⅰc期应行淋巴结清除术。意大利一组多中心有对照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按这一原则实施,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可行的。

  5 腹腔细胞学检查及意义

  既然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已在手术—病理分期中定为Ⅲa期,所以,这一操作检查步骤乃为手术的常规。其重要性即为:(1)确定分期;(2)预后因素;(3)相应的治疗选择。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患者12%腹腔瘤细胞阳性,尽管可能肉眼并未发现转移灶。也有报道,临床Ⅰ期也有15.5%的腹腔细胞学阳性,且明确和复发有关,即腹腔细胞学阳性者,38%复发;阴性者,只有9.9%复发。细胞学阳性在手术时有50%的病例病变已超出子宫,远处转移也增加至29%;而阴性病例是10.4%。虽然对细胞学检测的意义尚有异议,但多数报道认为,它可以作为独立的判断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参考,如腹腔用32P核素灌注治疗。标准的细胞学检测采取的是收集腹水,或以100~125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再收集,进行细胞学检查。此方法简易可行。

  6 化疗的作用和评价

  子宫内膜癌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妇科肿瘤,特别是早期病例。在Ⅰc、Ⅱ期以及Ⅲ、Ⅳ期病例则应采取放射治疗(放疗)、化疗辅助的综合治疗。化学药物包括孕激素药物和抗癌药物。孕激素的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而抗癌药物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已有很好的高效孕激素可供选择,如醋酸甲孕酮(provera、普维拉、MPA)、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美可治,MA)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是应用激素治疗的前提,它决定着治疗的反应,受体阳性与阴性的有效率可有80%和5%的差异。受体水平>100和<100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36%。所以,有人甚至提出PR本身就是治疗预后的一个指标。当然,受体含量也受细胞分化的影响,G1、G2和G3的ER、PR阳性率依次为70%、55%和41%。孕激素与三苯氧胺、孕激素与抗癌药的联合应用,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应用,都有待于积累经验。抗癌药TR化疗日趋受到关注,一方面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PSC)的治疗与卵巢癌基本相同,术后化疗应常规施行;另一方面,复发癌以及有高危因素的各期病例,抗癌药物化疗都有一定效果,如未用化疗者远处转移占56%,而应用化疗者为18%。开始应用的化疗药物是阿霉素,现多为阿霉素和顺铂联合应用〔PA或PAC(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MVAC(氨甲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等。

  总之,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化疗的作用不可磨灭,在有高危因素的Ⅰ、Ⅱ期病例、Ⅲ、Ⅳ期病例和复发癌,除手术和放疗外,应辅加化疗(激素和抗癌药),甚至实施放—化疗(radio-chemotherapy)方案。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努力发现和确定子宫内膜癌亚临床的危险因素,作为筛查或预防的目标。其次,在基本确立的治疗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注意选择适宜的和辅加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寻找对于扩散的或复发癌的新的治疗手段。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522000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

作者: 江少如 吴素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