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剖宫产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6年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改变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入院分娩的全部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的全部剖宫产病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2001年1月~2002年12月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由1999~2000年倒数第2位上升至第1位,剖宫产率上升至31。2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改变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入院分娩的全部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的全部剖宫产病例进行前瞻性观察。 结果  2001年1月~2002年12月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由1999~2000年倒数第2位上升至第1位,剖宫产率上升至31.27%,围生儿死亡率为23.48‰,与2003年1月~2004年12月的17.16‰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掌握合理的剖宫产指征,采取促进产道分娩的有效措施,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生儿死亡率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产科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控制剖宫产率,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1999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采取的分娩方式、年龄、胎次、孕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其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前4年分2个时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后2年作为一个时段进行前瞻性观察。
   
  1.2 方法 所有的资料由专人对全部病例进行归纳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6年间,我院产科分娩总数10961例,剖宫产2537例,平均剖宫产率23.15%,围生儿死亡率平均为20.16‰。
   
  2.1 6年间三个时段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变化 见表1。2001年1月~2002年12月剖宫产率与1999年1月~2000年12月及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两时段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003年1月~2004年12月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前2个时段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变化 (略)
    
  注:表中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及围生儿死亡率两两相互比较
    
  2.2 剖宫产指征变化 见表2。本资料统计剖宫产指征以第一指征为标准(在同一个病例中存在多个剖宫产因素)。剖宫产指征主要分为:(1)难产:包括广义的头盆不称、骨盆异常、产程异常等;(2)胎儿因素:胎儿窘迫、巨大胎儿、胎位异常;(3)妊娠合并(并发)症: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4)社会因素:无任何医疗指征但家属、产妇本人要求剖宫产术、高龄初产、珍贵儿、产科医师因医疗纠纷的困扰任意放宽剖宫产的指征;(5)瘢痕子宫;(6)其他:胎盘早破、过期妊娠、羊水过少、脐绕颈、宫颈性难产等 [1] 。在剖宫产指征中,1999年1月~2000年12月依次为难产、妊娠合并(并发)症、胎儿因素、其他、社会因素、瘢痕子宫;2001年1月~2002年12月依次为社会因素、难产、胎儿因素、妊娠合并(并发)症、其他、瘢痕子宫;2003年1月~2004年12月依次为难产、胎儿因素、妊娠合并(并发)症、社会因素、其他、瘢痕子宫。2001年1月~2002年12月社会因素作为剖宫产指征跃居第1位,与前一时段及后一时段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他指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略)

  注:表中6年间三个时段剖宫产指征两两相互比较
   
  3 讨论
    
  3.1 剖宫产率影响围生儿死亡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9年1月~2000年12月剖宫产率为14.52%,比2001年1月~2002年12月的30.25%明显偏低,比2003年1月~2004年12月的24.49%也低,此时段围生儿死亡率为24.36‰,医疗纠纷相应出现。2001年1月~2002年12月产科医师害怕承担阴道分娩的风险,部分产科医师主观上放宽了剖宫产指征,加上产妇、家属过分相信剖宫产的安全性,对剖宫产并发症知之甚少,还有的家属相信迷信思想,认为生孩子要择日择时,吉日要求剖宫产术 [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此时段社会因素作为剖宫产指征上升到了第1位,剖宫产率升至31.27%,而围生儿死亡率并没有随之下降,与1999年1月~2000年12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可知,随着剖宫产率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发生明显下降。
   
  3.2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采取促进阴道分娩的有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控制围生儿死亡率。从本资料中可以看出,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对前4年,即1999年1月~2002年12月中两个时段剖宫产指征改变及围生儿死亡率的回顾性分析,对此时段住院分娩产妇采取有效措施,总结前4年两时段的经验,对产妇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此时段剖宫产率控制在24.49%,比1999年~2000年的14.52%相比稍有上升,比2001年1月~2002年12月的30.25%相比明显下降,而此时段围生儿死亡率为17.16‰,与前两个时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由此可以看出,控制恰当的剖宫产率,可以有效控制围生儿死亡率 [3] 。具体措施是:(1)提高产科医师、助产士的业务技术,对待产妇,由高年资、有经验的医师、助产士严格管理,严密观察胎心变化,合理把握剖宫产指征;(2)正确处理难产中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尽可能采取徒手旋转胎方位,争取产道分娩,对相对头盆不称的待产妇,在严密观察胎心的前提下给予充分试产;(3)对社会因素:指无明显医学指征要求剖宫产的产妇及家属,宣传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利弊关系,产科医生与产妇及家属进行密切的沟通,取得医师对产妇采取诊疗常规的充分信任和支持;(4)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模式,开展无痛分娩、陪伴分娩,消除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心理,增强孕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5)加强产科、儿科医师的合作,提高抢救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 [4] ,降低围生儿死亡率;(6)降低围生儿死亡率,还需要全社会理解及支持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减轻产科医护人员在处理产妇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的思想压力。
    
  参考文献
    
  1 刘玲,冯小风,易桂奂.10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43.
   
  2 林琼,郑楚銮.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4(20):225.
   
  3 傅莉,崔满华,陈军.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3(7):405.
   
  4 熊敏辉,杨秀峰,王琼.3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适应症变化回顾性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7):417.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652700云南省通海县医院妇产科

作者: 毛丽芬 刘丽波 杨红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