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自拟疏肝渗湿汤治疗经行浮肿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经行浮肿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当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胫踝虚浮、压之凹痕,并感双腿困乏沉重,以及眼睑颜面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者,祖国医学称“经行浮肿”,亦称“经来遍身浮肿”。笔者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多年,自拟疏肝渗湿汤治疗经行浮肿,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1疏肝渗湿汤介绍方药组成:柴胡9g,枳壳10g,白术18g,砂......

点击显示 收起

  经行浮肿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当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胫踝虚浮、压之凹痕,并感双腿困乏沉重,以及眼睑颜面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者,祖国医学称“经行浮肿”,亦称“经来遍身浮肿”。本病检查心、肺、肾等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笔者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多年,自拟疏肝渗湿汤治疗经行浮肿,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 疏肝渗湿汤介绍
    
  方药组成:柴胡9g,枳壳10g,白术18g,砂仁10g,茯苓15g,陈皮19g,苡仁15g,香附15g,冬瓜皮15g,车前草9g,寄生15g,怀牛膝12g。随证加减:若临床出现面色白、短气乏力、怕冷、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者,加黄芪20g,附子6g;头晕头痛、失眠、脉弦者,加勾丁10g,珍珠母15g;腰背腹痛、经量少、舌质淡红、边有瘀点、苔白而滑、脉弦细者,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2g,玄胡15g;若乳房胀痛、食欲不佳、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者,去薏仁加橘络6g,神曲15g,赤芍12g。

  2 典型病例
    
  患者,21岁,未婚,月经推迟40~50天行经1次,经前有双侧乳房作胀、食欲欠佳现象,并出现遍身浮肿,劳累或睡眠不足则水肿加重,至经净后数日内逐渐消退,如此发作已2年余,尿常规属正常。初诊:1998年5月,经水将临之际,患者面部浮肿已较显,面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少、脉沉细而弦,自诉平时怕冷、疲倦,现感乳胀腰酸,纳差,经来时全身浮肿,经色紫暗,量少。证属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治拟疏肝渗湿健脾温肾。予以疏肝渗湿汤加黄芪20g,橘络6g,神曲15g,附子6g(先煎),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上方服2剂月经已来潮,虽有浮肿,症状较轻,较上次有改善,食欲增加,经量增多,色鲜红,查脉缓滑,舌质淡红,苔滑白少,首方继服3剂,肿消月经干净。次月临经前来就诊,仍用上方加减,服药3剂,临经时已无水肿现象。
    
  3 讨论

  经期浮肿妇科书中记述较少,清代《女科正宗》有先经水断绝后四肢浮肿名“血分”、先浮肿而后经水不通名“水分”之说,此观点来源于《脉经》,只是论经闭与浮肿的关系,并非临经浮肿。惟有《竹林女科》第30症有“经来遍身浮肿”,但原文叙述极简。经行浮肿病因不同,症状治法有别。本例患者临床症状多,最典型的是肝郁气滞而肝失所养,致输泄职司失常,上不能达脾以运水,下不能导肾以化湿,湿停水潴而出现浮肿。笔者治疗多从脾虚、肾虚入手,投用益气健脾、补肾兼利水渗湿之品治之,时而收效;屡治不愈者亦有之。本例治水肿之法,关键在肝,故拟疏肝渗湿调理气机,通达三焦,畅行水道。方用柴胡、枳壳、香附舒达肝气,白术、茯苓、陈皮、神曲助脾运湿,寄生、怀牛膝补肝肾,赤芍疏导血滞,橘络理气通络,黄芪益气健脾行水,附子壮命门之火以温运脾胃,相助三焦、膀胱之气化作用,排除水湿,诸药合用则肝和输泄司职、脾健运化水湿,在肾阳温煦的作用下,津行水布而肿消经顺。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441021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作者: 王家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