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胎盘早剥5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胎盘早剥患者52例,现分析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胎盘早剥患者52例,占同期分娩人数的2。2方法对上述资料中的临床表现、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情况、母婴预后、......

点击显示 收起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胎盘早剥患者52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胎盘早剥患者52例,占同期分娩人数的2.8%。产妇年龄19~41岁,平均29.4岁,其中初产妇36例,占69.2%;经产妇16例,占30.8%。孕周24~41周,<28周4例,28~37周42例,>37周6例。产前确诊48例,漏诊4例。
      
  1.2 方法 对上述资料中的临床表现、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情况、母婴预后、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第6版《妇产科学》对胎盘早剥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 ,统计相关构成比。

  2 结果
    
  2.1 发病原因 妊高征引起36例,占69.2%;外伤6例,占11.5%;宫缩过强引起5例,占9.6%,其中包括应用缩宫素2例;脐带过短3例,占5.8%;不明原因2例,占3.8%。
   
  2.2 临床表现及分类 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者21例,腹痛伴阴道出血者19例,腰腹痛者17例,血性羊水者15例,胎心异常5例,无明显症状者4例。B超检查明确诊断46例。按第6版《妇产科学》对胎盘早剥的分类标准,Ⅰ度6例,占11.5%;Ⅱ度8例,占15.4%;Ⅲ度38例,占73.1%。2.3 分娩情况及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 剖宫产结束分娩40例,占76.9%,经阴道分娩12例,占23.1%。其中妊高征36例,占69.2%,包括慢性高血压合并妊高征4例;死胎36例,占69.2%;发生产后出血25例,占48.1%;子宫卒中28例,占53.8%;切除子宫8例,占15.4%;DIC2例,占3.8%;急性肾衰竭3例,占5.8%。
   
  2.4 母婴预后 无一例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42例,占80.8%,死胎36例,新生儿死亡6例,均因早产或重度窒息所致,新生儿存活10例,占19.2%。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的处理 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争取胎儿存活,减少并发症。分娩方式应根据孕妇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产程进展、产式等决定。若产妇一般状况良好、宫口开大、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宫口开大后尽快阴道助产。对于虽属轻型胎盘早剥但已有胎儿窘迫者和重型胎盘早剥,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者,不论胎儿是否存活,均应尽快剖宫产结束分娩,以提高围产儿存活率,以免发生子宫胎盘卒中。本文中有3例Ⅱ度胎盘早剥和2例Ⅲ度胎盘早剥,因手术及时新生儿经全力抢救后均存活,2例轻度窒息,3例重度窒息。子宫胎盘卒中发生率为40% [2] ,本文的发生率为53.8%,可能与本文Ⅲ度胎盘早剥占73.1%有关。因此,早期诊断可以减低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若已经出现,术中取出胎儿、胎盘后应立即应用宫缩剂,迅速缝合子宫切口以保持其完整性,用热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按摩子宫促使收缩,减少出血。若子宫色泽转红,出血不多,可保留子宫,本文15例经上述处理保留了子宫。若经以上处理,子宫仍呈紫蓝色、袋状不收缩,出血量多,应在输液、输血抢救休克的同时果断行子宫次全切术,本文有6例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次全切术,1例并发急性肾衰竭,经积极治疗后,术后均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经一系列处理后,子宫收缩尚好,常规关腹。但术后短时间内阴道大量出血,腹部切口渗血,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DIC和急性肾衰竭,在输血、输新鲜冰冻血浆的同时再次开腹行子宫次全切术。因当时考虑为初产妇,想尽力保留子宫,各种治疗无效后不得已行子宫次全切术。
   
  3.2 胎盘早剥的病因和预防 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可与以下因素有关:(1)孕妇急慢性血管病变与本病有密切关系,妊高征、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患者由于底蜕膜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引起胎盘早剥。另外,妊高征患者本身由于胎盘功能下降,常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一旦出现胎盘早剥,胎儿预后极差。本文36例妊高征患者,均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未及时治疗,无一例围产儿存活,28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因此,建立健全孕产妇三级保健制度,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2)外伤和宫腔压力突然降低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发因素,因此,在妊娠晚期孕妇应避免腹部外伤,破膜后应使羊水缓慢流出,双胎分娩时避免第一胎儿娩出过快,以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3)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也是胎盘早剥发生的因素之一,本文有3例无其他诱因而突发的早剥,可能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下腔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压升高,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胎盘早剥,因此,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应鼓励孕妇做适量的活动,避免长时间仰卧。另外,宫缩过强引起的胎盘早剥已越来越被重视,推测可能与子宫肌层与胎盘之间发生错位有关,故应严格掌握缩宫素使用指征并规范应用,以减少医源性胎盘早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9.
   
  2 关海兰,叶宝珠.胎盘早剥15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626.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451100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王丽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