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探讨及预防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播散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预防。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手术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影响显著(P<001),为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位可能因素。结论医源性播散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妇产科医师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源性播散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预防。

  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妇产科手术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影响显著(P<001),为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位可能因素。

  结论  医源性播散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妇产科医师对此病应有较明确的认识,严格手术操作规程,以避免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和播散。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操作  子宫内膜异位症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发病率日益上升的常见病,近年来由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子宫膜异位症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妇产科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36例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情况  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36例,占同期开腹手术的11.35%。盆腔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30例,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55.08%;子宫腺肌病92例,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8.98%,混合型14例,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5.93%。

  1.2  发病年龄  年龄最大57岁,最小20岁,盆腔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20~40岁,子宫腺肌病40~57岁,混合型年龄22~26岁。

  1.3  妇产科手术史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  2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进行过人工流产术、输卵管药物结扎术、剖宫产术、会阴侧切术者共166例,占70.00%,其他因素70例,占30.00%。见表1。

  表1  各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妇产科手术的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妇产科手术:人工流产术、剖宫产术、会阴侧切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χ2=38.11,P<0.01),2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152例有人工流产史(其中10例有剖宫产史引起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有4例会阴侧切引起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这说明医源性播散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2  讨论

  2.1  病因探讨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说很多,其中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已被广大学者所公认。活动性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内壁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病变及症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发病率日益上升的常见病,对于这种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疾病的病因探讨及其预防,已成为妇产科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探讨的课题。本文2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人工流产的152例,占6441%,占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因素的首位,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上升与人工流产的广泛施行有一定关系。剖宫产术、产时会阴侧切术操作时,可以诱使子宫内膜种植于盆腔、腹膜、腹壁、切口或盆腔器官等处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所以医源性播散是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2.2  预防  为避免医源性子宫内膜“播散”,我们妇产科医务工作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2)人工流产术中操作避免突然降低宫腔负压,以免将子宫内膜碎片推入盆腔,术中慎用缩宫素,以防强烈宫缩致子宫内容物逆流,而为子宫内膜异位创造条件。(3)妇科手术应遵循月经周期的规律性,严禁在月经前及月经期实施手术,以月经干净后3~5天为宜。(4)行剖宫产术时注意保护手术野和腹壁切口,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种植在腹壁切口上。剖宫产术时清理宫腔的纱布一次性使用,避免与其他纱布相混再次进入腹腔,缝合子宫切口时,应注意避开子宫内膜。(5)宫颈微波、激光等小手术治疗,宜在月经干净后做,以免下次月经期因宫颈创面未愈合而致脱落的子宫内膜种植其中。(6)产时会阴切开后用纱布保护切口,产后缝合时用生理盐水冲净创口,纱布也应一次性使用,凡是会阴破口都应行缝合术,防止子宫内膜种植于裂口上。

  (编辑 乔  晓)

作者: 王春岫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