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68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吲哚美辛栓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用吲哚美辛栓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68例,与同期仅用吲哚美辛栓治疗的52例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结论吲哚美辛栓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愈效果明显优于仅用吲哚美辛栓治疗。痛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栓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 用吲哚美辛栓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68例,与同期仅用吲哚美辛栓治疗的52例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79.4%(54/68),总有效率97.0%(66/68),对照组治愈率57.6%(30/52),总有效率96.1%(50/52),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哚美辛栓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愈效果明显优于仅用吲哚美辛栓治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痛经;治疗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也是妇科难治性疾病之一,特别是中重度痛经,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多病因疾病,病理复杂,反复性大,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在临床治疗时必须多角度考虑,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尽快地减少患者痛苦。笔者近年来在我院门诊诊治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120例,其中6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1)经期或经前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有或不伴有腰酸腰痛、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伴随症状;妇检无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狭窄等所致的继发性痛经,妇科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2)气滞血瘀性痛经的诊断标准[2]: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痛拒按,经血量少,紫暗有血块,块下痛暂减;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平素抑郁易怒或有经前情志内伤史。

    1.2  一般资料  年龄13~26岁,初潮年龄平均14.8岁,未婚89例,已婚3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2例仅用吲哚美辛栓塞肛治疗。

    1.3  治疗方法  (1)观察组中药方组成:玄胡、醋炒五灵脂、白芍各20 g,当归,川芎,甘草各15 g,柴胡、香附、桃仁各12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每次月经前2天开始服用至经净痛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西药治疗方法:吲哚美辛栓100 mg塞肛,每天1次(疼痛严重者酌情加用1次),月经来潮前1天用,用至经净痛止。(2)对照组用药同观察组西药治疗方法。

    1.4  疗效标准[3]  治愈:连服3个月经周期下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月经量色正常,无血块,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者;显效: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下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月经量色正常,无血块;无效:连服3个月经周期下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月经量色如治疗前。

    2  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痛经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治愈率比较,χ2=6.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0.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治愈率较高。表1  两种方法治疗痛经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不仅与分泌期子宫内膜PGF2a浓度升高有关,还与神经、内分泌、遗传、免疫、心理因素、体质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原发性痛经疼痛的关系尚未明确。李炳如等[4]认为PGF2a的升高是各类痛经的主要原因,而子宫痉挛性收缩,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前列腺素升高的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前合成PGF2a的能力增强,痛经患者更为突出,且月经期的前列腺素的释放在最初48 h内,这与痛经症状的发生时间一致[5]。PGF2a作用于子宫肌层和血管,引起强烈的子宫收缩,产生腹痛。当进入血液循环后,又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吲哚美辛栓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在月经来潮前开始给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阻断PGF2a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同时也阻断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达到缓解痛经的伴随症状。通过直肠给药,经黏膜吸收,起效快。同时避免了口服吲哚美辛类药物本身对胃肠道的刺激,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产生。

    现代中医研究:罗元恺[6]认为妇女以血为主,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与血有一定的关系,故因瘀而致病者较多,痛经则更多由于瘀阻而致,血壅阻成瘀,必兼气滞,故临床上以气滞血瘀型为多见。本中药方中玄胡、醋炒五灵脂活血止痛,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桃仁、香附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诸药合用,达到理气活血,气血通畅,冲任协调,达到“通则不痛”。

    对于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西医以对症止痛为主,较为经济、方便、起效快,有益于缓解症状;中医疗法治疗痛经,起效慢,但疗效持久,有益于防止复发。故把中西医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标本兼治,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 罗云坚,刘茂才.妇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9.

3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6-329.

4 李炳如,攀堇.痛经宁对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中草药,1990,21(7):22-24.

5 黄荷凤,何赛男,石一复.子宫前列腺素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22(5):265-268.

6 罗元恺.妇科诉要.新中医,1992,24(3):17.


作者单位:323400 浙江松阳,松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曾维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