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5期

会阴缝合中两种打结方法的效果比较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会阴切开缝合术中两种打结方法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和痛性结节发生情况。方法将同时期内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均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缝合会阴伤口。试验组在缝合过程中采用锁扣法打结,对照组打结方法为传统的外科三重结,产后的治疗和护理均相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会阴切开缝合术中两种打结方法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和痛性结节发生情况。方法 将同时期内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均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缝合会阴伤口;试验组在缝合过程中采用锁扣法打结,对照组打结方法为传统的外科三重结,产后的治疗和护理均相同。对两组产妇的产后会阴伤口疼痛程度和术后30~60天出现痛性结节的发生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产妇产后的伤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性结节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会阴侧切缝合过程中采用锁扣方法打结,操作简单,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会阴切开缝合;打结方法;疼痛;痛性结节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辅助分娩方法,会阴侧切率在逐年上升。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阴伤口缝合有多种方法,所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采用何种方法能减少产妇痛苦,是从事助产专业人员一直探求的目标。我科自2008年1月起在会阴侧切缝合过程中采用锁扣法打结,通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继剖宫产更换缝合材料后,会阴切开缝合术也更换了缝合材料,采用医用可吸收缝线,产妇产后伤口疼痛难忍及术后痛性结节发生的现象虽然明显下降,但仍存在。为了减少各种因素对产妇会阴侧切带来的术后肠线反应、切口水肿疼痛等并发症,减少产妇痛苦,我科从2008年1月起对缝合过程中的打结方法进行改良。选择2008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头位,且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会阴条件、高危妊娠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产房环境空气培养,物表培养及工作人员手培养结果均符合要求。

  1.2 缝合材料 选用泰科医疗器材公司生产的3-0 DG可吸收合成缝线。

  1.3 缝合方法 两组产妇行会阴切开术前常规应用2%利多卡因行会阴局部浸润麻醉或会神经丛阻滞麻醉以减少缝合时产妇的痛感,便于缝合。常规缝合阴道黏膜、肌层、皮下组织,皮肤作皮内褥式连续缝合。打结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三重结方法打结,即由两正一反或两反一正三个用力均匀的平结构成。试验组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及皮肤时采用锁扣法打结,即在距离伤口顶端约0.8 cm的底部正中朝伤口顶端方向进针穿过底部至离伤口顶端约0.3 cm处出针留出线尾,再用锁扣法反方向和正方向各一次穿过底部伤口把线尾剪掉后开始连续缝合,缝合完毕亦采用锁扣法打结三次后剪掉线尾,同时把线包埋在伤口内。

  1.4 术后治疗和护理 使用0.5%碘伏溶液擦拭并用红外线灯照射会阴伤口每日2次,每次30 min。会阴伤口局部组织水肿明显者同时使用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1.5 产妇疼痛的评价方法 参照言语描述法VRS[1],根据产妇产时产后3天内的主诉,把疼痛分为4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有轻微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Ⅱ级(中度):疼痛明显,尚能忍受,睡眠受到一定干扰,能取自动体位;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甚至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迫体位等现象。

  1.6 观察指标 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分级:甲级愈合:表皮对合整齐,外观成一条直线,无硬结,无红肿痛,无裂开;乙级愈合:表皮对合欠齐或硬结;丙级愈合:会阴部分或全层裂开。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伤口愈合情况 出院时两组产妇伤口甲级愈合100%。

  2.2 两组产妇术后住院期间伤口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1。试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术后30~60天伤口发生线结反应和痛性结节的比较 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2。表1 术后伤口疼痛比较表2 两组术后发生线结反应和痛性结节的比较

  3 讨论

  术后1个月以上在缝合结扎部位仍有局部疼痛、压痛和结节可诊断为痛性结节,这是创伤引起的组织反应,多数无自觉症状,主要原因是结扎线头和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神经纤维瘤样增生性结节。从表1看出,对照组产妇因存留在皮下组织中的线结较多,组织排斥反应较严重,所以导致5例产妇自感局部疼痛严重,不能坐起,其中2例不能自解小便;中度疼痛的产妇也明显多于试验组,增加了产妇精神负担,不利于产后休息及哺乳。会阴侧切伤口缝合过程中采用传统打结法,使切口缝合处线结多,对局部血液循环造成一定影响,改良缝合技术避免了此种情况发生,血液循环通畅,伤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从表2看出,对照组产妇术后30天发生线结反应例数有10例,术后45天发生痛性结节例数有3例(对于在产后随访中发现硬结明显的产妇指导个人加强消毒,使用热疗);术后60天发生痛性结节者仍有1例,此产妇在侧切伤口的肠线打结处形成小脓肿,最终刺破脓肿,夹出线头后配合坐盆及热疗患处才愈合。试验组产妇中,会阴伤口平整无硬结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30天发生线结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痛性结节反应现象出现;而对照组产妇中切口处硬结明显者、术后30天发生线结反应例数、术后发生痛性结节例数者明显多于采用改良打结方法的试验组产妇。笔者认为此结果应与试验组产妇会阴伤口缝合过程中皮下组织中无线结,血液循环通畅,故无排斥反应有关。试验组产妇舒适,活动自如,坐姿哺乳,有利于母乳喂养,伤口愈合佳,临床使用中深受产妇欢迎。

  在缝合过程中从防治硬结及提高社会效益上考虑都应选用合适的缝合材料。 医用可吸收缝线引起的异物反应轻,对细菌感染的耐受性更强,采用医用可吸收缝线硬结发生率明显下降[2]。在选择缝线后还应注意缝合技巧,组织要对合严密,松紧合适,不留死腔,同时应避免其他异物遗留切口内引起组织广泛反应而形成硬结,如纱布丝、棉花丝、手套上的滑石粉、断裂的缝针头。

  总之,对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来说,伤口疼痛是产后的主要痛苦,而产后愈合情况是医务人员和产妇关注的焦点[3]。缝合过程中采用改良打结技术的产妇减少了肠线吸收不良现象,改善了会阴伤口组织的血液供应,伤口愈合远期疗效好,产妇产后发生线结反应和痛性结节几率低;并能活动自如,可采取坐位,能独立完成母乳喂养等,增加了产妇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可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与推行现代产科服务技术时的“人性化”服务相适宜。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美芳.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临床医学,2007,27(7):50-51.

  2 凌艳姣.会阴侧切伤口三种缝合方法硬结发生率的比较.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59-560.

  3 朱雯惠,万荣,熊梅.会阴切口采用一个半结缝合方法的研究.护理研究,2008,22(6):1446-1447.

  (本文编辑:李倩倩)


作者单位:537000 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作者: 李艾奔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