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6期

瘢痕子宫128例引产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对266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的引产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及两种引产方法、用药到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软产道损伤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的用药到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对266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的引产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及两种引产方法、用药到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软产道损伤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的用药到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软产道损伤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两种引产方法的用药到分娩时间、出血量、清宫情况、软产道损伤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使用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均为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瘢痕子宫;引产;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n inducing labor of 128 cases of scar uterus

  LI Yong-wen,LIU Qi-dong,YU Ping.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ffiliated Hospital,Jianyang 6414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terminating the middle pregnancy of scar uteru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ducing labor methods of terminating the middle and terminal pregnancy of 266 case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inducing labor methods,birth time,blood volume,evacuating,soft birth canal damage and the number of days in hospital with the scar uterus group and the non-scar uterus group.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mong the inducing labor methods,birth time,blood volume,evacuating,soft birth canal damage and the number of days in hospital between the scar uterus group and the non-scar uterus group(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mong the inducing labor methods,birth time,blood volume,evacuating,soft birth canal damage and the number of days in hospital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the scar uterus group (P>0.05).Conclusion Both of the methods of injecting the ethacridine into amnion to induce labor and oraling the mifepristone and misoprostol to induce labor are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middle pregnancy termination of scar uterus.

  [Key words] scar uterus;labor,induced;analysis

  随着我国各级医院剖宫产率的上升及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增多,术后避孕失败又错过人流时机的病员增多,这部分病人只能选择中晚期引产。非瘢痕子宫引产有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而瘢痕子宫引产在教科书和相关文献中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措施主要是剖宫取胎术。瘢痕子宫引产并被列为相对禁忌证或绝对禁忌证。但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不接受剖宫取胎术,主要原因是病人放弃胎儿,且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1日年至2008年12月1日住院中期引产的引产方法、分娩需用时间、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及住院天数的情况,为中期瘢痕子宫引产者的引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我院共收治中期引产病例456例,其中瘢痕子宫(A组)128例,剖宫产一次124例,剖宫产多次4例,剖宫产术后恢复好,无产褥热等并发症,超声未发现子宫切口异常的病人;随机抽取一般情况相似的非瘢痕子宫组(B组)138例。引产方法分为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1组)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2组)。A组年龄22~43岁,平均29.96岁,妊娠时间16~26+5周;B组年龄18~48岁,平均27.58岁,妊娠时间12~27周。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1.2 方法 观察A组和B组一般情况、药物副作用、引产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软产道损伤情况。引产时间指用药开始到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采用容量法加目测法估算。所有病人引产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正常,均行超声检查确定孕周。A1组和B1组均按引产操作常规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A2组和B2组均行米非司酮25 mg晨空腹服,米非司酮50 mg睡前服共两天,于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 mg。所有病人均于胎儿排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 u。为预防产后出血所有病人在分娩后24 h内行清宫术,出院前超声了解有无胎物残留。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各项指标A组和B组一般情况均正常。A1组和B1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A2组和B2组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等反应,均未特殊处理,均自行消失,见表2。

  2.1 娩出时间 两组用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时出血量 A1组最多500 ml,最少45 ml,平均(170±3.5)ml,有1例输血治疗;B1组最多380 ml,最少50 ml,平均(185±4.5)ml。A2组最多250 ml,最少50 ml,平均(165±3.5)ml;B2组最多320 ml,最少45 ml,平均(176±3.5)ml。两组产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软产道损伤 A1宫颈裂伤3例,B1组宫颈裂伤2例。其余各组均无软产道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住院天数 各组平均住院天数见表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国内利凡诺引产已有30余年历史。优点是简单、有效、安全。但对于瘢痕子宫引产因有可能引起子宫破裂,教科书上列为禁忌证[1],临床操作规表1 两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比较表2 两组引产时间、出血量、产道损伤、住院天数比较

  范列为相对禁忌证[2]。故临床上探讨瘢痕子宫引产方法及安全性有较积极的意义。回顾上述128例瘢痕子宫引产证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均很成功。除1例因腹前壁与子宫广泛大面积黏连使宫缩时失去极性,宫口不能扩张,最终剖宫取胎外,胎儿排出均很顺利。并且住院时间短,患者损伤小,这两种方法均应视为瘢痕子宫引产较有效、安全的方法。近十年来各医院剖宫产率节节上升。我院已经达到50%左右,术后因为避孕失败并失去早孕终止妊娠机会的病例也渐渐增多。直接手术将给孕妇造成再次大的损害,在有急诊手术条件下选择引产既减少了损害,也减少了病人的费用,同时还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米非司酮是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有抗孕激素作用,使子宫肌肉失去抑制作用,并对子宫颈胶原纤维分解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子宫肌肉兴奋,子宫颈张力下降,促进子宫颈成熟[3]。米索前列醇有诱发宫缩与宫颈软化的双重作用,能使宫缩协调发生,使产程中宫缩和宫颈扩张同步进行,从而缩短产程。 出血量的比较:A1组和B1组、A1组和A2组、A2组和B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中期引产术前应询问清楚子宫手术时间、原因、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情况等。引产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避免需要改用其他引产方法时出现困难。引产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剖宫取胎以及输血的准备。若有子宫先兆破裂立即手术。对于怀疑子宫与腹壁广泛黏连者慎重选择,因我院1例行2次羊膜腔注射均有规律宫缩,但宫口不能扩张,导致引产失败。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46.

  2 吴明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册,2004,44.

  3 翁梨驹.米非司酮的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565.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641400 四川,四川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 李永文,刘齐东,喻 萍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