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期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风险预警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预警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84例入院新生儿及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7。1%,使用多种抗生素、低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环境细菌不合格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预警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84例入院新生儿及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7.1%,使用多种抗生素、低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环境细菌不合格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应加强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风险预警。
   
  关键词 新生儿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预警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失去赖以依靠的母体并处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环境中,故其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比其他人群高。对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进行评估,有利于对易感新生儿进行防治。本文拟对884例住院新生儿病历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风险及预警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4年2月,本院共收治新生儿884例,男465例,女419例,日龄半小时~28天。入院新生儿原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病210例,早产儿284例,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5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15例,败血症10例,新生儿产伤35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及肺动脉高压28例,宫内感染12例,硬肿症6例,肺透明膜病15例,咽下综合征及消化道反流49例,先天性畸形10例,其他疾病159例。院内感染的诊断参照《医院感染学》所列标准 [1]  。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构成 884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63例(7.1%),共82例次。具体构成:鹅口疮27例,尿布皮炎23例,眼结膜炎9例,肺炎7例,脓疱疮3例,脐炎5例,肠炎5例,尿路感染3例,败血症2例,多重感染的发生为12例。其中皮肤粘膜感染占81.7%。

    2.2 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鹅口疮及尿布皮炎47例,经刮片镜检确定为真菌感染30例。余17例中培养出细菌16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表皮与溶血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孢菌3例,阴沟杆菌2例。

    2.3 院内感染的原因分类 在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中同时应用2种及2种以上抗生素的有29例(46.0%),运用气管插管等医疗侵入性操作12例(19.0%),低出生体重有17例(27.0%),其他未知原因有33例(52.4%)。随机抽取100例无院内感染的住院新生儿作对照,与45例院内感染新生儿进行比较,对两种以上抗生素使用、出生体重、是否医疗侵入性操作、病房空气细菌培养、医护人员洗手合格率、当时住院患者人数及医护人员轮转等因素进行逻辑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与多种抗生素应用、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空气细菌数目、洗手与器械细菌合格率密切相关,而与新转入新生儿科的医护人数及病房患者人数无关。提示抗生素应用、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空气细菌数目、洗手与器械细菌合格率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2.4 危险因素分析 将所有新生儿院内感染率(7.1%)的危险度设为1,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新生儿为198例,其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4.6%(29例),危险度为2.05;198例新生儿中出生低体重者为74例,发生院内感染17例(23.0%),危险度为3.22;如果同时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则感染的发生率将增加至34%,危险度为4.77。可见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将加大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

    3 讨论

  新生儿院内感染与多因素有关,以葡萄球菌与阴性杆菌为主要类型 [2]  。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病源,常附着于医护人员与仪器设备上,故无菌操作是防止院感发生的关键之一。本组资料新生儿皮肤感染占所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80%以上,其中尿布皮炎、口腔真菌占大多数,与文献报道相近 [3]  ,说明皮肤护理是防治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出生低体重在新生儿时有发生,低体重的新生儿各脏器功能均不成熟,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同时需要侵入性操作,二重感染的机会也会明显增多(P<0.01)。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洗手、器械等细菌数是否符合要求,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组研究注意到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出生低体重、是否医疗侵入性操作、病房空气细菌培养、医护人员洗手合格率与新生儿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危险度进行分析,本组研究提示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将使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因此,两个以上危险因素存在时,应提高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警示。在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方面,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工作:(1)注意观察危险因素的存在。(2)当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存在时,应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进行预警。(3)加强新生儿皮肤与口腔的护理,注意保持新生儿病房空气的流通与消毒。(4)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低体重儿。(5)对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新生儿要加强人群管理 [4]  。

  参考文献

    1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18.

  2 Pawa AK,Ramji S,Prakash K,et al.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profile and risk factors.Indian Pediatr,1997,34(4):297-302.

    3 黄越芳,庄思齐,陈冬梅,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对策.广东医学杂志,2004,25(3):260-262.

    4 陈炳才.新生儿院内感染75例临床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254-255.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304221)

    作者单位:51800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06)

    (编辑建 伟)

作者: 王锦凤 方小燕 刘杰波 邹晓清 林坚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