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再谈血流变学检查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变学特性,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又与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血液流变学检查对某些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预防、观察疗效都有重要意义。1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

点击显示 收起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变学特性,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又与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血液流变学检查对某些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预防、观察疗效都有重要意义。
    
  1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将抗凝血注入血沉试管内,以一定的时间内,红细胞下降的速率来表示。它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常用指标,凡是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因素都会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并引起血沉的改变。影响血沉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1)红细胞因素: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带负电荷,彼此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这是维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基础。当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红细胞下沉的阻力减少,血沉就增快,反之则减慢。(2)血浆因素:血浆蛋白比例对血沉影响很大。①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对红细胞有显著的桥联作用,能使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导致血沉增快;②白蛋白带负电荷,可增强红细胞负电性,阻止红细胞聚集,而使血沉减慢。
   
  ESR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若ESR>25mm/h为轻度增快。若ESR>50mm/h为重度增快。
   
  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快:婴幼儿由于生理性贫血,孕妇及老年人由于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增高,均可引起血沉增快。其他如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者、剧烈运动后等均可引起血沉增快。(2)病理性增快:不能将血沉增快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标准,只能作为参考。须结合临床分析来诊断疾病,对疾病动态观察、演变、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有价值。①炎症性疾病时血沉增快:急性细菌性炎症,如肺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结核、风湿热等。②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见血沉增快,如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③肿瘤:恶性肿瘤血沉可增快;良性肿瘤血沉一般不增快。④凡能引起球蛋白增高的疾病,均可使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肾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巨球蛋白血症等。⑤其他疾病:如贫血病、高胆固醇血症等。
    
  2 血液流变学其他参数检查
    
  2.1 全血黏度检查 全血黏度测定是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等流变学特性的综合表现,它是血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血液流变参数。正常情况下,血流快、切变率高、黏度较低。如果某种原因致血流减慢,切变率降低时,血液的黏度就会升高,并造成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形成恶性循环。
   
  参考值:由于检测仪器和方法不同,实验条件不同,血液黏度尚无统一的参考值,各个实验室都根据自己的仪器、方法、条件定出自己的参考值。黏度单位以毫帕·秒(mPa·s)表示。报告黏度时,至少应包括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的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并根据其他测定结果计算有关参数。如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低切变率下血液的相对黏度和还原黏度等,更容易理解测定结果。
   
  血液黏度增高表示机体已处在有疾病或无症状的病理状态,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血液黏度增高可见下述疾病:(1)冠心病:其增高的程度可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故血液黏度测定对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可提供前瞻性指标。心肌梗死前,血液黏度会增高,尤其是在低切变率下黏度增高,此项改变往往在其症状出现之前。(2)高血压病: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因而引起血液黏度增高。(3)脑血栓形成:由于红细胞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比容(Hct)增高和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等共同引起的血液黏度增高。(4)各种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等,均可引起血液黏度增高。(5)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肝病、高脂血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容量减少引起的血液浓缩等,均可引起血液黏度增高。

  2.2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是微观血液流变学的重要项目之一。红细胞的变形性是红细胞的重要生理特性、特征,其对血流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红细胞变形性好是维持体内红细胞寿命正常的重要因素和对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必备条件。红细胞未变形时为圆形,在一定切应力作用下,红细胞变成椭圆形,是红细胞发生了变形。并可测出变形指数(DI),变形性大,则DI大,反之则小。
    
  参考值:(激光衍生法)切变率150DI>35%;切变率200DI>37%。
   
  临床意义: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见于(1)各种血液病,如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I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3)其他:如脑血栓形成、糖尿病、休克、肺源性心脏病、肝硬化等。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400037重庆市新桥医院健宾中心 

作者: 卓泉 王军 刘燕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