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ICU的系统监护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又称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是收治各种危重病人的临床科室。主要是对病人进行呼吸、循环、肾脏、消化道、造血及脑等人体重要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监护和救治,控制其变化和改善其功能,使病人渡过危险期,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因此,ICU的护理及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仅从转入、监护......

点击显示 收起

  重症监护病房又称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收治各种危重病人的临床科室。主要是对病人进行呼吸、循环、肾脏、消化道、造血及脑等人体重要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监护和救治,控制其变化和改善其功能,使病人渡过危险期,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因此,ICU的护理及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仅从转入、监护及转出三个方面阐述ICU的护理管理。

  1 病人的转入
    
  来自急诊科、手术室或院内其他科室的危重病人必须经ICU医生认可后,方可转入。危重病人转入ICU时,一般由ICU医生或其他科医生、护士及病人家属陪同。ICU护士要了解病人的诊断、治疗、病情发展及转入目的,准备相应的床单位。病人入ICU后,即进行基本的交接班,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护理体检 护理体检的内容包括:(1)意识状态、瞳孔直径及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状况等。(2)监测全套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全导联心电图。(3)呼吸状态、频率、吸氧条件、血气分析结果。(4)观察周围循环情况,口唇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度。(5)了解最近一次血电解质、血糖分析结果。(6)现有静脉通路及输入液体种类、滴入速度、治疗药物。(7)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量及颜色,注意单位时间内的明显改变。(8)有无药物过敏史、专科护理要求等。
   
  1.2 基础监护 凡入ICU病人,均应常规给予以下基础监护措施:(1)持续的胸前综合导联心电图示波,即心电监护。(2)吸氧,保持气道通畅。(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4)导尿并保留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留置胃管,检查有无消化道出血。(5)抽血做血气分析,K + 、Na + 、Cl - 等生化,血常规及凝血全套等检查。(6)重新检查并固定所有管道。(7)基础监护处理完毕,视病人情况,遵照医嘱进行系统监护,如安置气囊漂浮导管做血流动力学监测、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等。

  2 系统监护
    
  2.1 监测记录的内容 ICU的病人往往存在某个脏器的功能衰竭,同时合并有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或某个重要脏器的大手术如体外循环术等,干扰了其本身或有关脏器的功能;因而ICU的监测应按系统分脏器进行,才能反映病人全身的、整体的功能状况 [1] 。临床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系统。
   
  2.1.1 循环系统 监测的指标包括意识、表情、尿量、皮肤黏膜颜色、肢端温湿度等,临床观察包括心电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如无创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BP)、心率(HR)、左房压(LAP)、右房压(RAP)、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等。
   
  2.1.2 呼吸系统 监护内容包括呼吸形式、频率、节律、深浅等,呼吸困难类型、程度及发绀程度,以及氧浓度、流量、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的模式、参数[如每分通气量(V  E )、吸气压力(P  I )、潮气量(V  T )、呼气末正压(PEEP)]等。
   
  2.1.3 肾功能 每小时尿量,24h总尿量,尿色,尿、血BUN等。
   
  2.1.4 水电酸碱平衡 监护项目包括出入液量:入量如静脉输入的血液或药液、鼻饲量、口服药液量等;出量如尿量、各种引流量、呕吐量等。
   
  2.1.5 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瞳孔直径、对光反射、四肢反射、肢体活动度等。
   
  2.1.6 血液系统 以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等为基本监测。出凝血机制:试管法凝血时间、3P试验等。观察皮肤、黏膜有无淤点、淤斑等表现。
   
  2.1.7 肝功能 血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
   
  2.1.8 胃肠系统 胃液pH测定及便潜血试验,检查腹胀、腹水、腹痛、肠鸣音等。
   
  2.2 获取监测信息的途径 ICU护士可通过如下途径获得病情动态变化资料的消息。
   
  2.2.1 观察监护仪上数字或图像显示 使用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及时发现哪怕是瞬间的病情变化,使危重病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是监护病房的工作特点。因此,在多功能床边监护仪等监测仪器上,可显示多项反映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生命体征的数字或波形,如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在呼吸机等治疗仪器上,可以显示病人呼吸状况的各种数值;还可以通过漂浮导管或桡动脉、股动脉插管观察心输出量、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等参数值。
   
  2.2.2 询问和观察 ICU的护士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可以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在入ICU前的病情、治疗经过及病人自我感觉,如外科大手术后的病人,则可通过询问手术医生、护士了解病人术中情况。通过临床观察可以了解病人意识、瞳孔、口唇、皮肤颜色、肢端温度及各种引流管的液体情况如尿量、尿色,颅腔、胸腹腔引流液量、性状、颜色等。

  2.2.3 体格检查 对于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通过视诊两侧胸廓是否对称,听诊两侧呼吸音是否一致,能了解和判断气管插管插入深度是否合适;通过病人能否发出声音,可以判断气管插管气囊充盈是否合适、有无漏气。如果胸廓起伏不对称,一侧有呼吸音,一侧无呼吸音,很可能是导管插入过深甚至至支气管,须及时处理。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呼吸道通畅情况,如果听诊肺内痰鸣音较重或一侧肺不张、呼吸音低,要尽快通过湿化、吸痰来改善病人通气和换气功能。气管切开的病人,通过触诊可以感知是否存在皮下气肿。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可以通过听诊肠鸣音的活跃程度,决定是否进食。
   
  2.2.4 实验室数据 ICU内机械通气的病人常常要做血气和血生化酸碱分析,依此结果来调节呼吸机的通气量、吸氧浓度、呼吸频率等参数;心、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要依靠血生化结果调节输液量、输液速度和用药;血液透析的病人,要依据凝血全套的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凝药及使用剂量;肺部感染的病人,要根据痰培养的结果,决定使用何种抗生素。因此,护士应遵医嘱及时、正确的抽取血标本及留取其他标本,及时获得病情变化的信息。

  3 病人的转出
    
  来自急诊科、手术室或院内其他科室的病人,经过ICU加强监测与治疗,待麻醉清醒,气管插管拔除,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功能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ICU病人的转出要经ICU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共同确认后方可进行,先要与转入科室取得联系,使其准备好床单位及其他用物,将病人用平车或连同病床一同转出;在转运中,保障良好的通气状态是最重要的工作,但往往由于转运途中的空间限制给工作带来不便,一般常携带氧气袋,通过接在病人身上的鼻导管或面罩供氧,从而保障有效通气的进行;转运中,最好保持持续的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急救;正在输入的液体及包扎好的各种引流管随病人一并转运。全过程力求稳、快,准备工作要十分充分 [2] 。
   
  ICU护士将病人送至原来科室后,与普通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班。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已输或未输液体、已用或未用药物、各种引流管的引流情况、皮肤的颜色、完整性以及特殊的护理要求等。
   
  ICU是危重病人医疗集中与加强处理的场所。它的最大特点是三个集中,即危重病人的集中、有救治经验的医护人员的集中以及现代化监测与治疗仪器的集中。可以说,ICU已成为抢救危重病人最为有效与经济的一种医疗形式。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急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
   
  2 王丽华,崔素雯.危重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86. 

  (编辑海 鹰)

  作者单位:750001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ICU 

作者: 任迎春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