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产后出血42例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对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42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3。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对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 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42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3.8%,其他如胎盘滞留、软产道撕裂等也占一定比例。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结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预防 监测 抢救 护理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500ml者,或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流血量≥400ml为产后出血 [1,2] 。产后出血来势凶猛,常常出乎意料,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我院住院的42例产后出血达800ml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1~2004年在我科住院产妇,产后出血达800ml者42例,其中在我院分娩34例,外院分娩以产后出血转入院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0岁,平均29岁。6例为双胎妊娠,其余为单胎。分娩方式:剖宫产3例,吸引产4例,臀牵引3例,顺产32例。出血原因:宫缩乏力31例(73.8%),胎盘因素8例(19.0%),子宫破裂1例(2.4%),软产道损伤2例(4.8%)。转归:治愈41例(97.6%),死亡1例(2.4%)。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2.1 组织管理 (1)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抢救组织,抢救小组成员由院领导、职能科室主任、产科、内科、外科、儿科、护理技术骨干组成,当有孕产妇需抢救时,抢救小组成员可马上召集到位。(2)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平时要注意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产科急救意识,尽可能降低产科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产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危、急、重症抢救监测和护理,熟练掌握抢救常规和急救技术,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3)加强各种急救物品、设备、药品的管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完好率达100%,有专人负责,有检查登记,用后及时补充、维修。
    
  2.2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
   
  2.2.1 加强产前教育 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住院分娩重要性的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监测技能(自测胎动、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医务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
   
  2.2.2 产前监护 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产及有合并症的孕产妇,要认真做好产前监护,筛选出高危孕产妇,于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
   
  2.2.3 产时监测 (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肋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于臀下放聚血盆,监测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3)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如2h阴道出血量>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脸色,检查宫缩和阴道出血。如出现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应警惕是否发生产后出血性休克。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 (1)召集抢救人员马上到位,指定专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2)马上开通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用静脉留置针,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边抢救边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视病情而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吸氧可加大肺泡及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最好用面罩给氧,流量为4~6L/min,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顺畅。(4)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将子宫上推,右手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做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5)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6)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7)绝大多数产妇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产妇,做好解释工作,对产妇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8)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流血量,产房观察2h后无异常可回病房。(9)返回母婴同室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协助指导母乳喂养,嘱产妇在产褥期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纠正贫血,加强营养,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有益于产后康复,婴儿成长。

  3 讨论
    
  3.1 做好抢救前准备 产后出血来势凶险,直接危害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抢救组织,当发生产后出血时能及时组织抢救人员到位,并能很快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技术力量、人力、血源、设备等),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2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壁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分娩次数过多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3.3 做好产前、产时监测 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4 产后出血抢救的及时发现与处理 及时地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产房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审慎、慎独的精神做好病情的观察。
   
  3.5 影响产后出血的社会、心理因素 如孕产妇为逃避计划生育而隐瞒生育史、婚前生育史,隐瞒人流史,经济困难者不愿意剖宫产(有手术指征),因为想生男孩而又生了女孩等种种情况,都需要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深入地与孕产妇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收集到真实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同时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了解其各种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尽力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3.

  2 冯玉昆.助产士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3.
   
  (编辑骄 阳)

  作者单位:529600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蓝荣英 陈祖娜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