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的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近年来,关于臀肌挛缩症的报道较多,对本症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但临床上对臀股挛缩症并骨倾斜的认识不足,由此导致的双下肢假性不等长常被误诊[1]。此类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行挛缩带松解术,而科学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3]。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双侧臀股挛缩症伴骨盆倾斜患者24例,通过科......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关于臀肌挛缩症的报道较多,对本症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但临床上对臀股挛缩症并骨倾斜的认识不足,由此导致的双下肢假性不等长常被误诊 [1] 。此类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行挛缩带松解术,而科学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3]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双侧臀股挛缩症伴骨盆倾斜患者24例,通过科学的护理,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25岁,平均(8.0±7.5)岁,均为双侧发病,平卧伸髋伸膝双下肢并拢时出现骨盆倾斜,两下肢不等长(1.5~3.0cm),平均缩短(2.0±0.2)cm,站立位骨盆明显倾斜。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仅以步态异常、双下肢不等长而就诊,双下肢肌力正常,肌肉无萎缩。骨盆片示:小粗隆突出,骨盆向挛缩侧倾斜,脊柱代偿性侧弯。

    1.2 手术方法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取侧卧位,先做挛缩严重侧,将挛缩带分离,模形切断,并常规切断臀小肌,即检查患肢内旋内收、屈曲、伸直等功能,无运动受限和弹响,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对侧术式同上,将双下肢固定于并拢屈膝屈髋位。

    1.3 结果 随访、随诊24例,其中22例步态正常,骨盆倾斜消失,双下肢恢复等长;1例好转,步态正常,骨盆倾斜减轻,脊住侧弯消失,双下肢相差1cm;1例术后1年,双下肢仍相差2cm,追问病史,因怕疼痛,出院后未坚持功能锻炼。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数是儿童或青少年,他们常因步态异常遭同龄人嘲笑而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或自卑心理,应热情接待患者并与之谈心,告诉他们必须配合治疗,术后坚持锻炼是能恢复正常的,并介绍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

    2.1.2 饮食指导 入院后给予饮食指导,说明营养对手术成败及术后恢复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挑食、偏食的儿童,应深入浅出的讲明道理使其能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增强其抵抗力。

    2.1.3 皮肤准备 术前2天晚,用肥皂水将双臀及大腿中段皮肤反复擦洗,术前1天晚将上述部位剃毛,再用软肥皂擦洗2次,然后用0.5%碘伏消毒后,双臀以下无菌巾包扎;剃毛应仔细,避免损伤皮肤。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生命体征 对于全麻未清醒儿童术后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2~4L/min,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脉搏、呼吸,测体温1次/4h,连续3天,体温正常后改为1次/d,生命体征平稳后停止吸氧。

    2.2.2 引流护理 两侧伤口常规放置引流管,回病房后接负压引流袋,并维持引流期间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必要时挤压引流管,1次/h,避免因引流不畅而影响伤口,重视患者主诉,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如引流量骤减、患者诉伤口胀痛应考虑引流不畅,需查找原因及时解除。一般持续2~3天,引流液<30ml/d时拔除引流管。

    2.2.3 功能锻炼 (1)回病房后膝下垫软枕于屈髋45°~60°,屈膝30°左右,麻醉醒后即可开始由家属帮助,在卧位并腿状态下就地伸屈髋活动,逐渐过渡到腿内收功能锻炼,其缩短侧也可行皮牵引。(2)睡觉姿势要正,术后2~3天下地,进行下蹲活动及大腿交叉运动锻炼,走5步,开始锻炼时一定要告知患者家属锻炼目的及要领,并做示范,下蹲活动时双膝尽量并拢,踩直线步行时,身体直立,防左右摇摆,维持2~3个月,逐渐纠正外八字步态及跛行状态,开始时以能耐受为度,锻炼幅度和强度逐渐加大。(3)双膝交叉坐立,仰卧位时,双膝交叉处可以长毛巾或绷带捆系,坐立时双膝交叉,上身直立。(4)告知患者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期过程,直到步态正常,应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一旦锻炼时机错过,便很难康复。(5)出院后每月定期复查。

    3 讨论

    临床上,臀肌挛缩症可引起骨盆倾斜,进而可导致双下肢假性不等长,往往由于缺乏明显特征,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臀肌挛缩症导致的双下肢不等长,是由于骨盆向挛缩侧严重倾斜造成的,一般单侧发生较多,也有双侧发生,但以一侧挛缩为重。所谓骨盆倾斜是指额状面骨盆不在正常水平位。骨盆正常水平位的维持,主要依靠背部及腹部躯干肌及两侧髋肌群,如上述肌力平衡失调、平衡破坏,即发生骨盆倾斜,上面报告的病例中主要是臀中小肌的挛缩导致的骨盆倾斜,倾斜程度一般较轻,骨盆倾斜角(双侧髂嵴连线与水平线夹角)在25°以下,故手术后畸形基本纠正、步态基本正常、两侧肢体等长,其前提均是经过正确的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本组病例中1例因惧怕疼痛,出院后没有坚持锻炼,手术效果差,双下肢仍不等长,其余病例效果良好。因此,科学的护理措施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传铎,杨云卓,薄文成,等.骨盆倾斜分型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2,12(6):414.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5.

    3 李东升,潘乐义,李玉新,等.髋部骨折后遗骨倾斜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中医正骨,1998,10(2):33.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443100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外一科 

作者: 胡德凤 刘素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