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5期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发生于输液后常见现象。为了探寻引起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减轻由于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我们设计出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调查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外渗率及原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输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发生于输液后常见现象。为了探寻引起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减轻由于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我们设计出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调查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外渗率及原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输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4~10月入住我科新生儿室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共输液581次,男55例,女35例,年龄10min~19天。其中早产儿14例,新生儿肺炎29例,新生儿窒息21例,新生儿黄疸14例,新生儿感染2例,其他10例;发生输液外渗49次。试验组90例,共输液679次,男58例,女32例,年龄10min~28天,其中早产儿21例,新生儿肺炎27例,新生儿窒息16例,新生儿黄疸14例,其他12例,发生输液外渗23次。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方法,每组90例,收集两组患儿资料,对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输液,对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生理因素  包括选择血管、进针和绷紧皮肤、胶布的固定等,可以在静脉穿刺后将针头斜面向下固定,或常规固定好第1、2条胶布后把准备好的2条1.5cm×1.0cm大小上下错0.2~0.4cm重叠贴好的胶布贴于头皮针针尖处上前方的皮肤(此时皮肤要绷紧),然后按常规法或“S”型固定其他部位。这种固定方法可防止穿刺头皮针前上方皮肤皱折,进而起到固定穿刺血管的作用,有效防止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发生,减少重新穿刺的机会。

  1.2.2  病理因素  由于高热、脱水都可以使血管周围内外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末梢循环差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及供氧不足,从而导致局部酸中毒,诱发血管壁的损伤,此时可选择粗直的血管,两人操作,用5ml注射器,接4号半针头,边穿刺边抽回血,防止假性阻塞,此法成功率较高。

  1.2.3  机械因素  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可采用留置针。

  1.2.4  药物因素  进行穿刺时有计划合理地利用静脉,提高穿刺技术,若输入碱性、高渗性、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甘露醇、葡萄糖酸钙等可选择微量泵进行速度调控。

  1.2.5  穿刺部位不当  如耳后、枕后静脉,可逆向穿刺,指导家长适当约束患儿,可抱起,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输液外渗率比较(略)

  表2  引起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比较(略)

  3  讨论

  新生儿室是儿科收住最小年龄段患儿的科室,初为人父为人母不知育儿的常识,再加上新生儿本身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在我国住院常规选择静脉输液是治疗的有效途径,而输液外渗给患儿增加了痛苦和感染的机会,不符合目前“以病人为中心”的需求,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增加了成本和护士的工作量,故减少输液外渗是非常重要的。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其外渗率,表1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表2找出了外渗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在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尽可能选择粗且直的血管。同时应用微量泵使药物均匀地进入血管;对于机械因素引起的外渗,我们采取适当约束,如在温箱中的患儿,采用留置针或将患儿双袖口用胶布包裹,使患儿双手无法接触穿刺部位,对于非温箱患儿,将患儿双手包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位,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对于已穿刺的静脉可逆向穿刺即离心穿刺,由于头皮静脉无静脉瓣,此种穿刺方法可避免重复穿刺未愈合而引起的外渗现象;对于生理、病理、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外渗可采用更换穿刺部位,加强按压时间,保护静脉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护士和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支出,符合目前医疗市场格局的变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时为治疗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是人文护理的行动落实,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 230061 安徽合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吴  莹)

作者: 汪忠秀程绵霞吴万云倪成俊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