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9期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随着老龄化,老年药物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老年人的衰老变化和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特点,加之目前老年患者用药频率和剂量都有增加趋势,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中年人有所上升。因此,在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加强合理用药是比较突出的问题。1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1。...

点击显示 收起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或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据1994年人口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9.76%,20世纪末我国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老年药物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老年人的衰老变化和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特点,加之目前老年患者用药频率和剂量都有增加趋势,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中年人有所上升。因此,在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加强合理用药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1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1.1  药物吸收  老年人胃肠道血流量和许多转运系统的作用都比较低,但是经研究证明不是所有口服药都随年龄增长而其吸收率下降,而是随着药物转运的方式不同而有差别[1]。60岁以上的老年取成年人剂量的3/4即可[2]。

    1.1.1  胃酸减少  老年人因胃黏膜萎缩而致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减少直接影响碱性药物在胃液中的溶解速度,从而影响其吸收。另外,胃酸缺乏也延迟固体药物的分解。

    1.1.2  肠蠕动的改变  胃肠平滑肌的肌张力和运动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而老年人常发生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快可使药物在肠内的存留时间缩短,致使药物的吸收减少,吗啡及抗胆碱药可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增加药物的吸收。

    1.1.3  胃肠壁血流减少  老年人胃肠壁血流较年轻人减少40%~50%,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输出量可下降30%,血流减少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1.1.4  联合用药  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可以产生相互干扰,例如抗酸制剂与地高辛同用,前者可使后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25%[3]。

    1.2  药物的分布

    1.2.1  老年人药物分布特点  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故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而脂溶性的药物分布容积增加。老年人与青年人如果服用同等剂量的水溶性药物如地高辛等,老年人因分布容积减少易出现中毒症状。
   
    1.2.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宜透过毛细血管壁,无生物活性,故药物中起作用的是游离部分。老年人由于血浆容量的减少,因而与白蛋白结合的药物少而游离的药物增多,游离药物的浓度增加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1.2.3  药物的代谢  药物吸收后虽然也在肾、肺、胃肠、皮肤等处代谢,但肝脏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多数药物都经肝微粒体酶系统进行生物转化,还有少数经微粒体酶代谢。老年人体内的酶活性降低可导致生物转化速度变慢,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如安定的半衰期在青年人体内为20h,而80岁的老人可长达80h。

    1.2.4  药物的排泄  药物在肝脏代谢后其代谢物大部分经肾脏由尿排泄,也有部分经肠道随粪便排出。脂溶性药物不能通过肾脏直接清除,从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必须经肝脏代谢为水溶性代谢物后才能通过肾脏由尿液形成排出。

    2  老年人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2.1  抗生素类药物  老年人常见的咽痛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大部分为病毒所引发。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应用抗菌药可使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而使这些病毒对抗菌药物不敏感,故病毒感染患者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除病情危重外,不宜轻易采用抗菌药物以防干扰临床症状,增加诊断困难而延误治疗[4]。又如皮肤黏膜等局部感染,应采用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等),尽量避免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5]。当患者肾功能减退,不宜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不但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也加强了庆大霉素其他毒副作用[6]。另外,老年人长期和多种类使用抗生素比一般成年人更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故需引起注意。现代研究认为,中药的(如板蓝根等)清热解毒功效主要集中于其有效成分的抗内毒素作用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7,8]。有患者同时服用4种抗生素,存在杀菌剂与抑菌剂同用的情况,而不能有效的控制感染[9]。

    2.2  洋地黄类药物  由于老年人心脏对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降低而对其毒性反应敏感性增高,因地高辛血清浓度>2nmol/L可能中毒,而<1nmol/L可能无效,也就是说老年人用药安全范围较青年人更窄。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同等剂量的情况下,少量、多次、等间隔给药,可使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减少这一原则,给老年人心衰患者制定少量多次服用地高辛的用药方案,使血清地高辛的谷浓度升高而峰浓度下降,增加了地高辛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10]。另外,地高辛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因合并用药不当而引起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洋地黄中毒。有报道,地高辛与胺碘酮合用,可使地高辛浓度增加60%,生物利用度增加33%及肾消除和非肾清除分别降低20%和33%,在这种情况下应减少地高辛的给药量。如老年人心血管病多,当强心苷与排钾性利尿药合用时,因细胞内失钾而增加强心苷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故必须注意补钾[2,11]。

    2.3  解热镇痛药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不同热型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发热的老年患者不能滥用解热镇痛药,避免因热退而掩盖其主要矛盾,延误治疗。老年人发热时,若用药量过大或给药时间间隔太短,因出汗过多、过度失水、电解质紊乱、体温骤降而导致休克。

    2.4  利尿药  老年人应用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体位性低血压,低血容量和血管内凝血,诱发低血钾而加重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尤其是强效利尿剂在前列腺肥大患者中可以引起尿潴留,大剂量长期使用,会损伤耳蜗的外毛细胞,引起听力下降或暂时性耳聋。利尿药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不充分。有学者推测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而使利尿药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多[12]。

    2.5  降血糖药  老年人由于糖耐量下降,患糖尿病时易产生并发症,如肾脏病。应用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可出现老年低血糖症,由于老年低血糖引起的代偿性交感肾上腺活动增加所致的症状被抑制,使低血糖不易察觉,可能不出现低血糖先兆进入昏迷休克。磺酰脲类降糖药与水杨酸类等药合用,能增加降血糖作用而引起低血糖,故应减少用药量;降血糖药与噻嗪类利尿药和皮质激素类合用可加重糖尿病,故老年人切勿滥用降血糖药。

    3  老年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3.1  老年用药原则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药代动力学的特点,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般推荐用成人剂量的1/2或1/3量作为起始量,70岁以上者用1/3量[13]。尽量减少用药种数,简化服药方法以便于服用,争取条件做血药浓度监测,根据测得的结果决定用药剂量或调整剂量。

    3.2  药物配伍禁忌  老年人同时患多种疾病,治疗用药的种类必然增多,如不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就可能发生药物的配伍禁忌,影响疗效甚至引起中毒。治疗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先治疗主要疾病,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总结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慢性疾病增多,因而药物治疗十分普遍,致使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使老年人的用药合理、安全、有效,对老年人的用药应高度重视,持慎重态度。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强调用药的个体化,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用药的过敏史以及代谢与排泄功能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

    【参考文献】

    1  吕淑梅.关于老年人用药问题.中国新医药,2004,3(2):106-107.

    2  李法琦.老年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7.

    3  王志,陈云霞.老年人合理用药.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8):462-464.

    4  徐叔云.临床用药指南.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5.

    5  孙红英.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7,2:40.

    6  杨毓瑛.老年切忌滥用药物.上海医院药学通讯,1990,1:14.

    7  林爱华,刘云海,林剑国.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1,28(1):23-26.

    8  刘志峰,李桂生,傅风华,等.8种中药注射剂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2,33(1):58-59.

    9  陈世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与处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96.

    10  蔡明虹.老年人心衰患者地高辛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及合理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2:547.

    11  高清芳.现代临床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57.

    12  王怀良.老年人常用药物注意事项举例.中国社区医师,2001,18:24.

    13  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92.

    (编辑:周  蕊)

    作者单位: 200233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作者: 丁 飚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